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天津电建推进“三改联动” 共建煤电绿色节能新篇章

天津电建发布时间:2024-05-17 14:08:06  作者:印泽

  中国能建天津电建运维检业务以2004年成立天津蓝巢电力检修有限公司为标志,进入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运作阶段,在维项目70余个,在维机组160余台,总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业务范围覆盖传统能源、新能源和港口等电与非电项目,市场遍布国内20余个省份和国际14个国家。近年来,天津电建积极抢抓国内煤电“三改联动”市场机遇,夯实企业内功,加大技术攻关能力培育,在“三改联动”市场拓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因势而谋,把稳战略航向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的稳步落实,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布局构建,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煤电逐步转变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电力系统平衡模式由“源随荷动”逐步转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对煤电机组的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三改联动”改造,愈发显示其重要性、迫切性和挑战性,国家规划“十四五”期间“三改联动”改造规模达6亿千瓦左右。

  聚焦“三改联动”与电建企业关系最紧密的节能降耗改造,天津电建结合自身运维检业务地域覆盖广、业务范围宽、比较优势强等特点,明确“十四五”期间,对外,以在维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挖掘老客户燃煤效率提升、节能降耗、环保改造等技改项目,致力于“一厂一策,一机一策”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对内,围绕“国际型电力综合服务商”的愿景定位,加快打造竞争优势、大力强基固本。通过考核牵引激发“1+10+N”市场开发体系活力(1指公司本部,10指二级机构,N代表多个项目部),通过外引内培加大专家型人才储备,通过校企、科企合作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益化管理,落实“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经营理念,树立“有能力、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应势而动,奏响技改强音

  截至2023年底,天津电建深耕煤电设备治理,“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替业主出方案”,先后安全高效承接了10余台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完成技改项目总容量4320兆瓦,即将开展项目总容量900兆瓦。

  以2021—2022年天津国电津能1号和2号330兆瓦机组通流改造项目为例,改造后机组性能及经济性优化效果明显。1号机组在满负荷工况下,试验热耗率减少2.87%,2号机组试验热耗率减少2.81%。两台机组满负荷情况下,每千瓦时耗煤共减少约17.6克,每年碳排放减少约32.5万吨,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2023年,天津电建承接的国内首台东方600兆瓦超临界汽轮机改造为上海630兆瓦超临界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让老设备焕发了“第二春”;承接的当前国内外验证机组容量最大的国能粤电台山电厂3号锅炉掺氨燃烧试验项目,为探索主力机型使用氨等新型零碳燃料,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年,天津电建承接谏壁电厂1000兆瓦机组低负荷“柔性回热”技改项目,目前正在履约。该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的示范项目。预计在20%负荷工况下,改造后较改造前降低机组供电煤耗每千瓦时大于20克,大幅度提高机组低负荷运行下的经济性,增强机组灵活性。

  顺势而为,加快构建一体化价值链

  下一步,天津电建还要持续强化“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升级转化。一是借助集团所属电建企业运维检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间横向协同,共享“三改联动”技术成果。二是联合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积极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接触,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新技术开发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围绕煤电机组节能、降耗、减排,针对炉前、炉中、炉后三大系统运行中发现问题,形成全面、系统的攻关解决能力。三是与掌握相关技术、具备一定实力和渠道的民营企业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乃至合资建企或混改方式,增强科研综合实力。在问题的预防预警、改良方案的数智控制上,加强设计编程能力。在改良所用装备、部品部件上,提升加工制造能力。

  天津电建将加力推进“三改联动”业务再上新台阶,致力在共建绿色节能煤电上走在前列,为集团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作出更大贡献。(印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