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轩:碳市场将成为我国电力绿色发展的强劲东风

发布时间:2018-03-07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快、稳、合、扩”四字方针

  推进碳市场建设

  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市场的决定》中,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机制”,力求以市场手段来控制碳等污染物总量。通过碳试点试水,我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筹备完善,框架和基础都已成规模,虽然不是万事俱备,但打响环境保卫战的先行力量已蓄势待发。“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在实战中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在发展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推进碳市场建设中,我主张以快、稳、合、扩为战略要领,把工作做实做细,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王志轩说。

  所谓“快”,就是要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进程。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已经颁布实施,2018年是准备阶段,2019年是基础建设年,2020年将在电力行业全面开展,3年时间转瞬即逝,碳市场的全面构建和减排目标的完成需要政府和市场各方主体在各个环节尽快落实和推进。只有在推进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谓“稳”,指的是研究和建设并进,“快”和“稳”齐驱。本轮碳市场建设首先在电力行业推行,未来将广泛推广到其他行业领域。若急于全面推行将适得其反,这也要求碳市场建设要“稳中求进”。碳市场实际上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单单是电力企业,还有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多方面的协调;不光涉及政策,还有规则、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某一方面单独冒进反而欲速不达。

  所谓“合”,是指政策的衔接和部门间的合作。通过4年的建设经验来看,单纯地依靠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来推进碳市场建设颇有力不从心之感,还需要多部门合作,联合推进。一方面,相关气候变化的机制、政策之间需要协调,避免政出多门和政策交叉;另一方面,在推进碳市场建设过程中又涉及到多个部门间的合作和统筹,包括气候变化部门、节能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电力市场相关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只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对碳市场的组建形成合力。当然,部门间的合作与政策间的统筹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已有政策的协调,后者将贯穿于整个推进过程之中,需要形成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促进沟通常态化。

  所谓“扩”,是指范围、地域的扩大。目前碳市场参与主体和碳交易的范围主要限定在电力行业中的火电企业,火电企业通过多年节能减排提高发电效率,减碳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且目前无法与其他发电类型开展交换和交易,若要更大地发挥碳市场的作用,应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虽然扩大交易范围不是目前碳市场建设的当务之急,但在试点和前期准备阶段,都需要树立相关意识,否则碳交易的作用将被不断弱化,孤军奋战难免功亏一篑,影响电力行业整体管理成本和技术进步。并且,目前现行的碳交易管理设计上以属地管理和企业间的交易为主,行业和集团的作用发挥不足,限制了集团公司内部的配额调配权力,不利于行业和集团范围内的整体资源配置。

  我国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常规污染物减排空间逐收窄,但结构减碳方面仍有空间。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其优势也将愈加明显。同时,随着新电改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将进一步解决目前企业减排成本疏导不畅、减排压力无法消化的问题,将对碳市场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两个市场的关联性在设计时尚未得到统筹考虑,两个市场有待有效衔接。

  “我们希望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不要相互影响。如果在电力市场里叠加低碳优先调度、补贴等政策,会造成重复,扰乱两个市场秩序。”王志轩建议,“市场的约束越少越好,电力市场以安全为基本约束,碳市场体现碳价值,各司其职,才能形成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条件。否则就会重新走上计划经济的老路。”(王志轩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

[上一页][1] [2] [3] [4] [5] 

      关键词: 王志轩,碳市场,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