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庭:水电开发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16-04-08   来源:本站编辑

  每年3月2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水日”,我国政府也确定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周”。今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由于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牵扯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所以五大发展理念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2016中国水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科普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澜沧江开发的独到经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张博庭认为,我国澜沧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就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成果。
 
  澜沧江是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首条国际河流。在澜沧江水电开发的初期也曾受到国外舆论压力的多方质疑。“在一些跨境的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上,一般来说,上游的开发往往需要淹没土地建设大水库,以保障河流水资源的调节,是相对利益受损的一方。而下游国家,由于上游的水库建成之后,能够有效地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蓄洪补枯,往往是国际河流开发的最大受益方。”张博庭称。
 
  目前国际上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当年美国为让哥伦比亚河上游的加拿大建设能够调节水资源的大水库,主动承担一半的建设费用。因为只有上游建设了大水库,美国才能有效的调控和利用哥伦比亚河的水资源。
 
  “在这种局面下,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创新了国际河流开发的理念,使澜沧江开发不仅让下游国家实现了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而且,还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澜沧江开发的实惠,并且对我国的澜沧江开发予以高度赞扬。”张博庭表示。
 
  在河流开发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一贯理念。例如,为减少河流水电开发对珍惜鱼类的不利影响。澜沧江上最大的水电站糯扎渡水库,采取了分层取水的设施,以便能够人为地调节水温,减少对鱼类生态环境的改变。此外,澜沧江上的很多水电站,都建有珍惜鱼类的辅助过坝、增殖放流设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各种珍稀鱼类。
 
  而且,澜沧江水电开发也展现了我国开放共享的态度。邀请下游国家的水利专家来中国参观考察,和他们一起分享水库的各种水情数据资料。最近,受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泰国、老挝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为此,我国加大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以缓解湄公河下游旱情。泰国水资源部湄公河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暖拉奥说,“中国应急补水之举展现了中国愿与下游国家更加密切合作、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意愿。”
 
  我国水库蓄水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在国际河流澜沧江水电的开发上,通过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果。”张博庭说,“但在一些内陆河流上,我们还没运用好。”
 
  张博庭特别提到, 黄河的黑山峡、红水河上的龙滩二期工程,由于淹没的土地与发电效益不在同一地区,导致上下游双方至今也没协调好相关的开发问题,至今也未开发。
 
  截至2014年底,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仅为3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60%到95%的水平。前不久,我国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介绍:“表示一个国家水库蓄水能力与河流径流量之比的库容系数,欧洲国家通常是0.9以上,美国是0.66,而中国目前还不足0.3。”
 
  “由于水库蓄水能力上的差距,同样的洪水在美国能够被存在水库里,到了中国则需要疲于奔命排到海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洪涝灾害。作为减灾存储在水库里的洪水,到了枯水季节就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张博庭补充解释说,“事实上,中国和一些欠发达国家目前所谓的水资源短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水库的调蓄能力的不足造成的。”
 
  资料显示,我国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近,但我国水库蓄水能力,尤其是有效的水库可调节库容,却不足美国的一半。河流开发的最大意义在于能有效调节水资源,蓄洪补枯。把雨季的洪水储存在水库里,到了缺水的旱季,放出来缓解干旱。如果没有一定的储水能力就不能应对水资源的矛盾。
 
  据悉,澜沧江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建成后,两座水库的蓄水能力占澜沧江740亿平均年径流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才具备了为下游的洪水和干旱进行跨年度调节的能力。“能不能把开发澜沧江的成功经验运用在其他河流的开发上,是目前面临的紧迫课题。水利部在中国水周的口号中特别强调‘五大发展’理念,也是因为其对水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张博庭称。

      关键词:区块链, 电力新闻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