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及商业化模式——访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清

发布时间:2016-06-20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运行储能项目(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和储热)118个,累计装机已达105.5兆瓦,占全球储能项目总装机的11%。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储能产业还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近日,业界龙头企业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圣阳对储能商业化的思考。
 
  中国能源报:我国的储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瓶颈?
 
  杨玉清:储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支撑,对我国而言,在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国家也十分重视储能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储能产业当前面临的瓶颈,技术方面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体制方面则是将储能作为电力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的落地。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有支持性政策。一是遵循技术进步的渐进性,给予下坡式补贴推动;二是遵循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资本属性,给予利息、税收等优惠;第三则是全面挖掘、合理兑现储能在能源网中的价值,加速储能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真正实现能源的市场化发展。
 
  中国能源报:国家今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规划,您认为目前国家需要出台怎样的支持政策予以推动?
 
  杨玉清:国家层面一系列规划的出台,为储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需要业内企业潜心研究、务实作为、把握机遇、承担使命,扎实推进储能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全球制高点。
 
  比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就从“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战略高度,把储能技术列入“战略任务”之一。这为协调发展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建设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是面对协调“发-输-配-用“各环节、传统能源和新兴能源多主体间利益关系,深入推进电力体制的重大挑战。
 
  中国能源报:储能的商业化模式一直是业界关心的话题。对于储能的商业化模式,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杨玉清: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低碳能源革命,需要“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支撑,有效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储能商业化模式的建立过程,应该是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价值的全面发掘、合理兑现的过程。
 
  储能作为低碳、零排放的清洁分布式能源,可以借鉴风光发电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平均电价稳定的基础上,拉大峰谷电价差至1.0元/千瓦时以上,结合储能辅助服务的陆续有偿化,“十三五”期间按储能供电量给予0.42元/千瓦时(起步)的下坡式补贴,即可有效推动储能的商业化发展,实施储能分布式建设、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支撑的商业模式。
 
  中国能源报:随着我国能源革命的推进,储能产业也获得了发展良机。圣阳电源对此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杨玉清:新一轮能源革命,确实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业内企业提出了重大挑战。圣阳电源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重视技术创新入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收入的4%以上。公司不仅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技术、产品、工程、标准等技术研发体系创新,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CNAS检测中心等研发平台,还有上百项专利。
 
  2014 年,公司还与日本古河电池株式会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国际领先的FCP铅碳储能电池国产化。该产品凭借优异的循环性能,把度电成本大幅度降低至约为锂离子电池的1/2、传统铅酸电池的1/3,在进一步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更有望把度电成本降至0.4元以下。这不仅突破了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成本瓶颈,还有望推进储能应用进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为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条件。
 
  此外,圣阳电源还坚持备用、储能和动力市场全面开发,海内外市场协调拓展。为满足海内外市场发展需要,公司规划的年产600万kVAh圣阳工业园,目前一期已经全部投用,年产能达到400万kVAh;二期工程按计划推进中,主要是为满足储能和动力市场需要。

      关键词: 储能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