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未来15年技术路线图正浮现

作者:林春挺 发布时间:2016-10-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核能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青睐。核能技术在中国未来15年的发展路线图也正在浮现。

  此前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发布的一则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前者列举了包括“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等15项重点任务,后者则明确了这15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创新目标、行动措施以及战略方向。

  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称,在核能领域,未来要重点发展三代、四代核电,先进核燃料及循环利用,小型堆等技术,探索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

  文件还称,近年来,中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着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基本掌握了AP1000核岛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采用“华龙一号” 自主三代技术的首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首座高温气冷堆技术商业化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自主化。

  从AP1000、四代核电到小型堆、乏燃料处理,这些都将是未来中国核电发展的最前沿。

  AP1000是中国2006年决定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在中国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各建2台AP1000机组,作为实现该技术自主化的依托。这是中美两国最大的能源高科技合作项目。

  记者此前从负责AP1000技术引进和吸收的国家核电获悉,AP1000的相关技术难题已经得到逐步的解决。

  “华龙一号”是中国用于出口的核电技术之一。该技术已经2015年获得国家的核准在福建福清和广西防城港开工建设。

  另外,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出资5亿元组建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国际”)已经在3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华龙技术统一平台,华龙国际将致力于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至于四代核电,作为代表的就是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具有固有安全性、多功能用途、模块化建造的特点和优势。历经三十多年的基础研究、实验堆运行、示范工程建设,如今,中国已经系统掌握了高温气冷堆的全部关键技术。

  中核建在2015年年初发布消息,其在江西瑞金的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座商用第四代核电站,而且申请在2017年开工。在国内,中国核建已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多个省市开展了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文件所提到的核级数字化设备,这是未来核电安全运转的信息中心之一。

  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是核电站重大关键性成套设备之一,是核电站运行、操作与监控的中枢神经,是确保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装备。由于技术极为复杂,此前中国在运核电机组的核级DCS均由国外供货商提供。

  根据新华网报道,2010年3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为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颁发了《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这是中国首次针对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设备颁发相关许可证,意味着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有了首个自主品牌。

  中广核在2015年12月29日对外宣称,由该企业牵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平台”研制日前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正式验收。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阳江等地核电站机组仪控系统的设计制造,实现了中国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化。

  在小型堆方面,目前小型堆用途越来越广。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小型核反应堆定义为发电功率小于300兆瓦的核反应堆动力装置,简称小型堆。随着全球核电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小型堆的应用,原因是这些小型堆相对经济和安全。

  文件提到的海上核电也是重要方向,中国正在努力把小型堆应用于海上核动力平台。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

  目前,中船重工申报的国家能源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

  国家发改委希望“中船重工集团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在原有船舶核动力技术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业化水平和民用核电技术要求……尽早实现我国海洋核动力平台‘零’突破”。2016年1月25日,中船重工与中广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就共同推进海上核动力平台项目建设开展合作”。

  “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是上述15项重点任务之一。

  乏燃料是指经反应堆“燃烧”后从堆内卸出的核燃料,虽然具有一定辐射,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处理程序。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核电企业内部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对于乏燃料的普遍处理方法是,先在与核电站的乏燃料池中进行储存10~15年,然后运出核电站进行集中处理。

  据介绍,目前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已经饱和,田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接近饱和。而中核集团在2015年9月23日称,由中核集团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的中国核循环项目,将在2020年开工,建成后可对核电站卸出的燃料进行大规模贮存与后期管理,让核电更安全。该项目由国家专项基金投资,总投资超过千亿。

      关键词: 核能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