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洪水那些事

发布时间: 2019-09-27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汤胜兰

“7月9日6时29分米,超过警戒水位!株洲发电公司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7月9日17时4分,湘江实时水位43.00米,达到保证水位!株洲发电公司全体防汛人员24小时现场值班,全力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7月10日17时23分,湘江实时水位44.50米,离历史最高水位仅0.13米!”

今年7月,伴随着株洲地区连续多天暴雨,湘江水位持续暴涨,汛情告急。作为一名基层宣传人员,我跟随着公司防汛人员的脚步,站到了防汛工作一线,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巡视堤坝,巡视机房设备,布置各项应急措施的过程。尽管工作群里每小时通报的水位节节攀升,不断临近历史最高点,内心却出奇地安定。

休息的时候,记忆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1996年,那个如噩梦一般的夏天。上四年级的我,好不容易盼到了暑假,甚至没来得及跟小伙伴玩耍,就被巨大的恐惧笼罩。那时的天总是阴沉,连绵不绝的大雨,让门前小河的水面几乎与堤坝齐平,而几里外的资江河堤更是岌岌可危,随时有决堤的可能。七月,早稻已经成熟,田野是一片金黄。饱满的稻穗在雨中静默,弯下了腰,却迟迟等不到人来收割。稻子掉到了地里,泡了水,发了芽。乡亲们辛辛苦苦大半年的劳动成果,就这么白白浪费了!顾不上心痛更久,一轮一轮地逃亡,让大家身心疲惫,无暇顾及。

当时的农村,大多是土砖房,水一泡就会倒,水泥红砖砌成的楼房少之又少。在天灾面前,人们不敢有任何侥幸,只能全力奔向城镇避难。“发大水了!”“决堤了!”那时候,但凡有人这么喊一声,不论在家里、地里,大家扔下手里的活就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形成了“逃难大军”。没有任何一个人去核实消息的真假,在那个信息不畅通的年代也无法核实。管它真假,跑了再说,万一真的决堤了,再跑就来不及了,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着。

在巨大的恐慌面前,什么理智都不顶用,什么行为都不离奇。跑的时候,有背着锅碗瓢盆的,有大夏天几层棉衣的,有什么都不带的,有抱着、背着小孩老人的,但万万不能牵着,会走散。幸运的是,大伯家是全村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的楼房,成了整个家族以及附近多户人家的避难所。除此,最近的楼房就是两里开外的乡镇府,早已被人“长期”占满。与大伯家相隔不足4米的河堤,每次竟成为难以跨越的障碍。有次,妹妹由爸爸抱着横穿过人流,不仅鞋子不见了,腿上也破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

庆幸的是,最终我家所在乡镇没有被淹,家里的土房子也没有倒。而周围太多的村落、垸子被淹没,数不清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多年后,看到一组组具体的数字,我才知道,1996年的洪水到底有多么恐怖。相信在不少人的记忆里,依然对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灾印象深刻。相较而言,1996年因洪水死亡人数远超过1998年,1998年的重灾区是江西和湖北,1996年的重灾区是湖南,而我家所在益阳地区85%陷入了汪洋……

更庆幸的是,那几年以后,得益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家乡的水灾越来越少,几乎已经不再发生;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受灾的群众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乡亲们都住上了小洋楼,坚固、宽敞而又漂亮;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和即时通讯被普及,信息传达更流畅,人们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慌也越来越少。

今年,当仅次于历史最高水位的洪峰来临,位于湘江河畔的公司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全力应对汛情险情,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翻阅着公司下发的《防汛手册》和应急预案,随时查看公司工作群里每小时发布湘江水位情况,以及各部门防汛工作进展情况,我没有了当年的恐慌与惧怕,却多了一份责任和自豪感。

当看到公司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了休息休假,24小时在现场值班,随时待命;当看到设备、运行部门人员为保证重点区域和设备安全,增加了现场巡视和监控的频次;当看到消防护卫队员全体进驻灰坝,冒雨每两小时对湘江大堤灰坝出口进行巡视;当看到后勤部门增派食堂人员和车辆,我的内心无比震撼和感动。

那些年,我们记住了高建成、李向群等抗洪英雄。作为基层宣传人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向员工们传达防汛工作的最新进展,宣传感人事迹,弘扬正能量,用笔和镜头记录这个时代的“英雄们”。即便不是宣传人员,我也可以用手机、用自媒体即时传播发布信息,记录身边的感人事迹。我不再恐慌,因为我们都能参与防汛抗洪,我们都是英雄。

      关键词: 株洲发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