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误区制约煤电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13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在“市场电”没有真正确立之前,怎样才能有效解决煤电矛盾?对此,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李云峰认为,当前加快推进煤电战略性重组,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与电力行业利益不一致、增强煤电产业链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建立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是破解煤电顶牛矛盾现实合理的选择。换而言之,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战略,促使发电企业加快向综合能源集团转型,是当前发电集团做实做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煤电一体化,可以使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提高发展协同性、规模经济性,可以消除煤炭与电力企业重复建设、化解过剩产能,还可以促进煤炭和电力企业走出生存困境、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积极稳妥地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并不会使电煤矛盾内生化。

  李云峰指出,新形势下,要加快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必须以实现“1+1>2”的重组效果为目标,要切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以市场配置为原则,避免行政性“拉郎配”;二是注重分类施策、因企施策,注重发挥多种资本重组方式的灵活性与适用性;三是尊重行业客观发展规律,注重发挥资源互补和专业协同效应;四是注重防范市场垄断风险,有效发挥市场竞争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煤电企业应深入分析总结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近一年来的经验,从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的合并重组实践中吸取经验与智慧,更加稳妥、更加科学地实施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和煤电一体化战略。

  误区二:“煤电要主动放弃主体能源地位,给新能源让路,做好调峰备用电源。”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17-2018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7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491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52万千瓦,占新增总装机的74.3%,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 预计2018年新增装机1.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70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9.0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7.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

  从前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增煤电装机规模越来越萎缩,而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则成倍增加。“十二五”以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弃风弃光弃水现象频繁发生,为给新能源发展“让路”,“去煤”、“限煤电”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当前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的时期,业内有人提出,煤电将成为辅助服务电源,主要使命就是“让路、调峰、托底”。

  近几年来,本刊记者在煤电企业调研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也是“煤电机组要加快灵活性改造,主要向备用调峰转型”。其中云南煤电机组在2017年平均利用小时只有1000多小时,有的煤电企业已开始对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开展调峰技术改造研究。

  “在当前煤电发展的政策环境下,煤电机组迟早会被淘汰,但是如果参与系统调峰,或许还可以多活几年。因此,煤电机组别无选择,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得参与调峰,力争‘慢死’。”某煤电企业负责人所持的观点,则反映了当前煤电企业一种普遍心态。

  我国煤电真的就成了辅助服务电源?承担系统调峰调频才是其唯一的活路吗?

  改革开放以来, 以煤电为主的火电装机曾占全国总装机比重一直保持在69%以上。2000—2014年,火电装机增长了6.8 亿千瓦,年均增长规模达到4800 万千瓦。截至2017 年底,我国煤电装机达到了9.2028 亿千瓦, 占总装机的比重仍占55.16%;煤电发电量为4136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4.45%。未来一段时间内, 煤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趋势。但为满足负荷增长需求,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煤电装机总量将继续增长。从装机总量和电源结构上看,煤电仍然是中国的主力电源。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在能源电力科技没有重大革命性突破之前,煤电仍将是确保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主力电源,煤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首要任务仍将是“保供应”,而不是给新能源“让路”。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袁家海教授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将于2025 年前后达峰,发展合理峰值在11.5 亿-12.0 亿千瓦。随着我国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 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为了更好地消纳新能源, 减少弃水、弃风, 预计未来我国煤电将更多承担支撑系统运行、系统调峰等功能, 利用小时数将呈下降趋势,但煤电作为中国主力电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电调峰是第二位的”。

  李云峰也认为,基于我国富煤的资源禀赋,煤电具有大容量、高效率、超低排放优势,煤电相对低成本,以及现有4万亿煤电存量资产,决定了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电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系统调峰、散煤治理、低成本供电供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发展煤电应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煤电即使参与调峰,也不是有的人所主张的、不加区别地全行业性参与。 煤电作为调节性电源的使用成本低于抽水蓄能、燃气机组、储能等,具备稳定可控、电压频率支撑能力强、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综合技术经济性较优,能够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提供支撑,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煤电机组都适合参与调峰。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法律顾问陈宗法认为,与60万千瓦煤电机组相比,30万千瓦煤电机组在调峰过程中更具有经济性和灵活性;部分3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通过环保改造,在热电联产和调峰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大机组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以及严控新增煤电装机,是为了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袁家海教授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2015 年全国平均电力系统备用率达到32%,高出合理备用水平(15% 左右)的一倍以上;2015 年全国煤电装机9 亿千瓦, 满足电力电量平衡的合理规模为7.35 亿千瓦,过剩规模达到1.65 亿千瓦。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煤电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为了有效化解煤电过剩产能,需要对现役机组和在建机组分类调控。但是,这种分类调控并不是要“去煤电”,也更没有改变煤电的主力能源属性。

  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实现我国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革煤炭的命”,更不是“革煤电的命”,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落后、粗放、分散的开发利用方式,走出一条社会经济可承担、环境容量可承受、有效供给可保障的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的新途径。

  新的历史时期,煤电企业要正视行业的萎缩态势,要坚决走出影响行业发展的两大认识误区。为此,陈宗法指出,当前煤电企业要适应转型升级,要转变以往以投资为主要驱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减量、调整,化解煤电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在新电改全面推进的契机下,通过市场化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企业改革重组,来实现煤电高质量发展。同时,煤电企业还坚持要创新、要向下沉,要向外走、要清洁发展,拓展环保的边界效益,要积极拓展配售领域,将产业链向下延伸;要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机遇提高经营资产在国外的比重;同时开拓新业务,培育新业态,在新一轮电改的契机下,扭亏为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1] [2] 

      关键词:区块链, 煤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