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故事

胡同一词,源自蒙语“gudum”,北方人的街巷、街道,南方人口中的“弄堂”、“巷弄”。

我本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记得刚懂事起,大人们就教我在本子上写自己家的住址、胡同名、门牌号。大概是小时候的我还算聪明,总是一教就会。从此,歪歪扭扭、横长竖短的铅笔字下,记录了自己与胡同的永久记忆。

记忆中的胡同是“甜”的。胡同口,有家画糖人的摊子。“画家”总是戴着一顶皱皱巴巴、压得挺低、类似“赵本山”那样、半旧不旧的蓝黑色帽子,一方小煤球炉子里永远有一块慢慢熬着的、暖暖地发出诱人香味的琥珀色红糖、一张四方的大理石台面,中间一个类似罗盘一样的指针。5毛钱可以转一把,转到最好、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就是台面四角的“一等奖”:分别是“大龙”、“凤凰”、“大刀”和“梅花鹿”。这四个作品,不仅个头大、而且生动逼真。红糖为“墨”、汤勺为“笔”。一时间,只见或细如发丝、或粗如中锋的糖画在“画家”娴熟的技艺下或成为九转而出的绵绵绕丝,或练就成笔直粗壮的“钢筋铁骨”,或干脆变身行云流水的书法汉字。而那最吸引人的还是“一等奖”作品:尤其是龙的眼镜,是“画家”用手中的勺柄压制而成;而“大刀”则更为生动,刀口边上的璎珞是单独画成的,待温度降低成型后挂在预留好的圆孔里,活脱的立体艺术品。其次也有一些生动的小猫、小狗等形象,但大多数转到的还是一个小小的“福”字。正因为“难度系数”大,才每天都能吸引着像我一样的孩子们就是不吃早点省下钱也要去“转”一把。每次排到自己,兴奋地用小手巴拉着指针,目不转睛地盯着,心中默念,“大龙”、“大龙”,最后却十有八九举着个“福”回家败兴而归,还会被大人取笑。但无论如何,都挡不住我明天再去“堵一把”的兴趣。记忆中,那四角位置的“一等奖”,在我十几年如一日的“攻坚努力”下,都曾转到过一次。恩,人生也算“圆满”了。其实,我们那时并不是多么喜欢吃那口甜甜的红糖,更多是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征服困难的信心”。这个,从来没跟大人们说过。

记忆中的胡同是“苦”的。北方冬天里的胡同,总是上演着三出“戏”:挑水、拍煤饼子和抱大白菜。首先说,挑水。那时住在胡同里的普通百姓家里,很多是没有上下水道的,需要去胡同口的自来水管用大铁皮桶挑水。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几十户人家反复接水,水龙头年久老化加上天气寒冷,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冻坏。这时,就会有人从家里接来烧热的开水,对着龙头慢慢地浇开冻死的龙头。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爬”下跑水结成的“冰川瀑布”,弄不好就是一个“大屁股墩儿”。再说拍煤饼子。煤店送来的煤灰,我们那里叫“煤抹子”,不好烧。人们就将煤抹子推成一个小堆儿,从中间挖出一个小洞,加入水,和成煤浆,然后用像烙大饼一样,在手上团成一个个巴掌大的煤饼子,利索地拍在胡同里那面阴凉通风的墙上,几天后静待那印有手掌印的煤饼子干了就可以取下来烧了。这样一番费劲,其实也就是将不能用的煤灰“废物利用”而已,但由于煤灰里的杂质很多,烧的时候依然会让屋子里烟云笼罩,呛人得很。最后,是抱大白菜。大白菜,是那个时代里北方家家户户的“当家菜”。那时候,只要胡同口的菜店里开始卖大白菜了,每家都是少则100-200斤的买,人口多的家庭更是400-500斤的买,也不在少数。家里一辆二八式的自行车就能满载回20几颗白白胖胖的大白菜。到了家门口,则是“全家总动员”,女人、孩子、老人齐上阵,有能力的就多抱,没力气的就每次抱一颗。几趟来回后,双手都会冻得僵硬。但看着能够过一冬的“战利品”,心里的那份踏实感也会油然而生。

记忆中的胡同是“酸”的。胡同里的大多是原先四合院建起的平房。人住得多了,原先一家住的四合院就演变成了几家、甚至十几家合住的大杂院。几代人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屋檐下生活也是常有的。有的家庭,甚至在房间里搭起了阁楼来解决家人睡觉的问题。电视剧里,屋子里抱着一棵大树睡觉的情景并不完全是虚构的。生活习惯的相互干扰、个人隐私的无法保障,是那个时代里所有“胡同人”都懂得的酸楚。

记忆中的胡同里“辣”的。终于有一天,传了许久“拆迁绯闻”的胡同终于迎来了整体拆迁的日子。几代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发生了太多的喜乐哀愁、生离死别。石刻的门墩儿,似乎还留有到小小子们夏天里光着屁股骑在上面的余温;风化的雕花垂门拱,刻录着在胡同居住的人们的几家欢喜几家愁;吱吱作响的大红门和那依旧能挂上的黑漆门栓,也许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但门上贴的翘了边的门神像,依然精神奕奕地为门里的人们护佑着平安;顶在房前的那根铁梁,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坚守的每一刻,屋檐下的人们都已安全地渡过;还有胡同口的那只懒猫,永远不知道这里将要发生的一切,继续糊涂地过完它慵懒的一生……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聚终有散。胡同,承载了太多的人间烟火。胡同,是那拆不动、搬不走、挥不去的一丝乡愁。胡同里的故事,有你、有我……

关键词: 区块链, 天津电建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胡同里的故事

作者:陈超  发布时间:2018-09-25   来源:电力网

胡同一词,源自蒙语“gudum”,北方人的街巷、街道,南方人口中的“弄堂”、“巷弄”。

我本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记得刚懂事起,大人们就教我在本子上写自己家的住址、胡同名、门牌号。大概是小时候的我还算聪明,总是一教就会。从此,歪歪扭扭、横长竖短的铅笔字下,记录了自己与胡同的永久记忆。

记忆中的胡同是“甜”的。胡同口,有家画糖人的摊子。“画家”总是戴着一顶皱皱巴巴、压得挺低、类似“赵本山”那样、半旧不旧的蓝黑色帽子,一方小煤球炉子里永远有一块慢慢熬着的、暖暖地发出诱人香味的琥珀色红糖、一张四方的大理石台面,中间一个类似罗盘一样的指针。5毛钱可以转一把,转到最好、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就是台面四角的“一等奖”:分别是“大龙”、“凤凰”、“大刀”和“梅花鹿”。这四个作品,不仅个头大、而且生动逼真。红糖为“墨”、汤勺为“笔”。一时间,只见或细如发丝、或粗如中锋的糖画在“画家”娴熟的技艺下或成为九转而出的绵绵绕丝,或练就成笔直粗壮的“钢筋铁骨”,或干脆变身行云流水的书法汉字。而那最吸引人的还是“一等奖”作品:尤其是龙的眼镜,是“画家”用手中的勺柄压制而成;而“大刀”则更为生动,刀口边上的璎珞是单独画成的,待温度降低成型后挂在预留好的圆孔里,活脱的立体艺术品。其次也有一些生动的小猫、小狗等形象,但大多数转到的还是一个小小的“福”字。正因为“难度系数”大,才每天都能吸引着像我一样的孩子们就是不吃早点省下钱也要去“转”一把。每次排到自己,兴奋地用小手巴拉着指针,目不转睛地盯着,心中默念,“大龙”、“大龙”,最后却十有八九举着个“福”回家败兴而归,还会被大人取笑。但无论如何,都挡不住我明天再去“堵一把”的兴趣。记忆中,那四角位置的“一等奖”,在我十几年如一日的“攻坚努力”下,都曾转到过一次。恩,人生也算“圆满”了。其实,我们那时并不是多么喜欢吃那口甜甜的红糖,更多是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征服困难的信心”。这个,从来没跟大人们说过。

记忆中的胡同是“苦”的。北方冬天里的胡同,总是上演着三出“戏”:挑水、拍煤饼子和抱大白菜。首先说,挑水。那时住在胡同里的普通百姓家里,很多是没有上下水道的,需要去胡同口的自来水管用大铁皮桶挑水。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几十户人家反复接水,水龙头年久老化加上天气寒冷,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冻坏。这时,就会有人从家里接来烧热的开水,对着龙头慢慢地浇开冻死的龙头。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爬”下跑水结成的“冰川瀑布”,弄不好就是一个“大屁股墩儿”。再说拍煤饼子。煤店送来的煤灰,我们那里叫“煤抹子”,不好烧。人们就将煤抹子推成一个小堆儿,从中间挖出一个小洞,加入水,和成煤浆,然后用像烙大饼一样,在手上团成一个个巴掌大的煤饼子,利索地拍在胡同里那面阴凉通风的墙上,几天后静待那印有手掌印的煤饼子干了就可以取下来烧了。这样一番费劲,其实也就是将不能用的煤灰“废物利用”而已,但由于煤灰里的杂质很多,烧的时候依然会让屋子里烟云笼罩,呛人得很。最后,是抱大白菜。大白菜,是那个时代里北方家家户户的“当家菜”。那时候,只要胡同口的菜店里开始卖大白菜了,每家都是少则100-200斤的买,人口多的家庭更是400-500斤的买,也不在少数。家里一辆二八式的自行车就能满载回20几颗白白胖胖的大白菜。到了家门口,则是“全家总动员”,女人、孩子、老人齐上阵,有能力的就多抱,没力气的就每次抱一颗。几趟来回后,双手都会冻得僵硬。但看着能够过一冬的“战利品”,心里的那份踏实感也会油然而生。

记忆中的胡同是“酸”的。胡同里的大多是原先四合院建起的平房。人住得多了,原先一家住的四合院就演变成了几家、甚至十几家合住的大杂院。几代人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屋檐下生活也是常有的。有的家庭,甚至在房间里搭起了阁楼来解决家人睡觉的问题。电视剧里,屋子里抱着一棵大树睡觉的情景并不完全是虚构的。生活习惯的相互干扰、个人隐私的无法保障,是那个时代里所有“胡同人”都懂得的酸楚。

记忆中的胡同里“辣”的。终于有一天,传了许久“拆迁绯闻”的胡同终于迎来了整体拆迁的日子。几代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发生了太多的喜乐哀愁、生离死别。石刻的门墩儿,似乎还留有到小小子们夏天里光着屁股骑在上面的余温;风化的雕花垂门拱,刻录着在胡同居住的人们的几家欢喜几家愁;吱吱作响的大红门和那依旧能挂上的黑漆门栓,也许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但门上贴的翘了边的门神像,依然精神奕奕地为门里的人们护佑着平安;顶在房前的那根铁梁,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坚守的每一刻,屋檐下的人们都已安全地渡过;还有胡同口的那只懒猫,永远不知道这里将要发生的一切,继续糊涂地过完它慵懒的一生……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聚终有散。胡同,承载了太多的人间烟火。胡同,是那拆不动、搬不走、挥不去的一丝乡愁。胡同里的故事,有你、有我……

      关键词:区块链, 天津电建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