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爆竹 除夕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中国电力网

  在这个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或许早已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
  对于春节的感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点点平淡下来的,不再像小孩子那样,每一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欢欣雀跃地庆祝着这个被我们一代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的春节。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跟着爸爸妈妈去串门,欢快地和兄弟姐妹们聊着一年来积攒的趣事,共同分享长了一岁的喜悦。
  春节燃放爆竹是孩提时代的一大乐事。“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也称鞭炮、炮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它起源于“庭燎”,在《诗经》的《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做成的火炬,在庭院里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炸裂声,以此驱鬼除邪。这就是新年最早的“爆竹”,也叫“爆竿”。来鹄的《早春》诗句中就有《新历才将丰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的诗句。
  我国古代在过年的时候,人们为了祈求新年的吉祥顺利,常常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爆竹。《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相传,“山臊”是藏于深山中的四角怪兽,每隔365天就出山伤害人畜。但它最怕亮光和爆竹声,所以,每逢岁末年首,人们就争放爆竹,以吓退山臊、邪鬼。
  唐代时,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够引起燃烧和爆炸,以此发明了火药。后来,人们把火药放在竹筒里,点燃后,能发出巨响,于是,很快传开,人们纷纷效仿,以火药爆炸驱邪。
  到了宋代,北方人认为到南方运竹竿很困难,且供不应求,就改用硬纸卷上火药,代替竹竿。从此,“爆竹”改叫“炮仗”。
  解放后,我国鞭炮爆竹的生产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拒不完全统计,现在的烟花、爆竹已有3000多个品种,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古代所不能相比的。
  最让我们引为骄傲的是湖南浏阳的鞭炮,可谓:“世界鞭炮看中国,浏阳鞭炮甲天下”。湖南浏阳花炮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它“始于唐,盛于宋”,至清代已初具近代产业规模。嘉庆年间,浏阳鞭炮业已相当发达,城区制造作坊达三百余家,工人达两千五百余人,年产十四万箱以上。同治年间年产增至二十五万箱左右。光绪初年浏阳鞭炮开始出口到南洋各国。清末,浏阳鞭炮产业陆续形成了三个集散中心,一为浏阳县城,二为浏阳南乡金刚镇,三为浏阳大瑶镇。湖南岳阳、长沙两个海关设立后,浏阳鞭炮作为出口的重要物资,短短十余年间,就成为仅次于桐油和茶叶的湖南第三大出口土特产。1904年鞭炮出口达到一万担之多,价值七万两关平银。1910年接近五万担,价值近九十万两关平银。民国初期,浏阳的鞭炮业获得了更大发展,1925年鞭炮出口十一万余担,价值二百二十六万两关平银,成为拉动湖南近代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进入新的世纪,浏阳花炮企业达到744个,生产花炮1340多万箱,年销售额近20个亿,年税收达到2.78亿多元。以花炮为龙头的外贸出口,连续十一年居全省县(市)之首,花炮产业已成为浏阳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到2000年,浏阳启动花炮产业百亿工程,开始了全球化的征程。2008年是一个收获年。当年,浏阳花炮花开奥运,全年实现产值100.73亿元。从此,浏阳花炮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巅峰。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每当大年三十辞旧迎新的子夜时刻,绚丽多彩的烟花与声声爆竹相互辉映,将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热闹非凡,璀璨夺目。人们抛却过去一年的烦恼,抖落往日劳苦奔波的风尘,忘情地陶醉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诗情画意之中。美哉,悠哉,乐哉。(大唐石门发电公司 张传衡)

      关键词: 电力新闻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