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变电站的老物件

“500千伏瓶窑变电站就像一座小型电网博物馆,看到站里留存的一些老设备和老物件,有时感觉像回到了30年前。”10月9日,52岁的吴金祥坐在主控室椅子上,深情地望着旧控制屏,仿佛里面有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吴金祥是浙江电力检修公司瓶窑运维站运维班班长,干运维工作已有33年。30多年来,瓶窑变电站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很多老物件,则见证了这些变化,也见证了运维人员的努力和付出。

手抄数据要垫木垫板

1978年4月13日,华东电管局向水利电力部报送500千伏淮南至上海输变电工程计划任务书。不久,500千伏瓶窑变电站开工建设。

1987年6月29日,瓶窑变电站投运。变电站早期没有监控系统,每天需人工抄录负荷和电量。当时,运维人员会在表格下面放一块长45厘米、宽25厘米的木垫板,定时抄录主控室控制屏上的表计数据。“用这样的方法来抄录、分析负荷变化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吴金祥说。

吴金祥是第一批使用这种木垫板抄录负荷和电量的运维人员。他1985年高中毕业,和一同就读电力学校的同事进入超高压电网培训班,学习电力专业知识。经过两年培训,他们顺利通过考试竞争上岗。作为第一批超高压运维人,他们的压力很大。

30年前,500千伏变电站运维人员需要借助控制屏上的指示灯、光字牌和仪表监控设备,每小时抄录数据、比对分析。这块老旧的木垫板成为那个时代电网运维工作的见证,也记录下运维人员勤勉的身影。吴金祥回忆:“当时的主网接线薄弱,监控人员上班时要泡一壶浓茶提神,时刻都不敢放松。”

如今,电网运行监控使用智能监控系统,运维人员使用电脑监控后台监盘,负荷变化情况可以通过后台上传的数据进行比对,还有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抄录表计,及时获得输变电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

写满进口设备术语的记录本

在瓶窑运维站党建示范基地陈列柜里,有一本本纸张泛黄的记录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有的还有中英文对照,并夹杂着一些手绘图纸。

作为浙江电网首个500千伏变电站,瓶窑变电站的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被员工们戏称为“八国联军”。吴金祥说:“当时设备的说明书是外文的,我们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但我们憋着一口气、硬着头皮上,整天埋头查词典、翻看图纸和资料,把设备研究了个透,再编写、修订和完善各类运行维护规程和制度。”

“这本记录本里的电力专业英语单词,就是当时技术员自学后教我们写的。30多年过去了,每次看到这些内容,当时大家努力学习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吴金祥指着一本记录本说。

500千伏瓶窑变电站投运后,经历了多次大型技术改造,当年的进口设备已换成国产化设备,功能也愈加强大、完善。现在,瓶窑变电站拥有主变压器3台,变电容量225万千伏安,有500千伏出线10回、220千伏出线12回。变电站规模不断扩大,精益化运维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产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变电站运维力量也从最多时的数百人减少到目前的10多人。浙江电力检修公司还先后成立运维站综合技术室和生产(应急)指挥室,管理体系也得到完善。

手写的操作票和工作票

现在的变电站操作票与工作票都是格式统一的打印版,只需签名即可,但过去可不是这样。吴金祥说,在PMS系统出现前,他们一直都采用手写的操作票与工作票,手工拟票是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超高压变电站倒闸操作步骤严谨,不允许有任何失误,所以手工拟票对拟票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了要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眼明手快,稍微有涂改就得重新拟写。吴金祥说:“尤其是动辄数十步到数百步的启动票,重新拟写一遍非常费时费力。”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始应用PMS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运维工作的效率。“这个系统功能强大,它覆盖了运行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前所有的工作票、操作票都可以在这里一键查询,比起之前的纸质文档,节省了大量时间,效率也提高不少。”吴金祥说。

如今的远方控制系统、机器人巡检系统、工业视频等电网运维辅助设备,吴金祥在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20世纪90年代,运维人员开始陆续使用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变电站。一开始我们连打字都不会,每天都要背五笔字根表,如今都能熟练掌握各个系统的操作了。”吴金祥说,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瓶窑变电站的老物件

作者:徐欣蔚 李韵  发布时间:2018-10-19   来源:电力网

“500千伏瓶窑变电站就像一座小型电网博物馆,看到站里留存的一些老设备和老物件,有时感觉像回到了30年前。”10月9日,52岁的吴金祥坐在主控室椅子上,深情地望着旧控制屏,仿佛里面有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吴金祥是浙江电力检修公司瓶窑运维站运维班班长,干运维工作已有33年。30多年来,瓶窑变电站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很多老物件,则见证了这些变化,也见证了运维人员的努力和付出。

手抄数据要垫木垫板

1978年4月13日,华东电管局向水利电力部报送500千伏淮南至上海输变电工程计划任务书。不久,500千伏瓶窑变电站开工建设。

1987年6月29日,瓶窑变电站投运。变电站早期没有监控系统,每天需人工抄录负荷和电量。当时,运维人员会在表格下面放一块长45厘米、宽25厘米的木垫板,定时抄录主控室控制屏上的表计数据。“用这样的方法来抄录、分析负荷变化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吴金祥说。

吴金祥是第一批使用这种木垫板抄录负荷和电量的运维人员。他1985年高中毕业,和一同就读电力学校的同事进入超高压电网培训班,学习电力专业知识。经过两年培训,他们顺利通过考试竞争上岗。作为第一批超高压运维人,他们的压力很大。

30年前,500千伏变电站运维人员需要借助控制屏上的指示灯、光字牌和仪表监控设备,每小时抄录数据、比对分析。这块老旧的木垫板成为那个时代电网运维工作的见证,也记录下运维人员勤勉的身影。吴金祥回忆:“当时的主网接线薄弱,监控人员上班时要泡一壶浓茶提神,时刻都不敢放松。”

如今,电网运行监控使用智能监控系统,运维人员使用电脑监控后台监盘,负荷变化情况可以通过后台上传的数据进行比对,还有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抄录表计,及时获得输变电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

写满进口设备术语的记录本

在瓶窑运维站党建示范基地陈列柜里,有一本本纸张泛黄的记录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有的还有中英文对照,并夹杂着一些手绘图纸。

作为浙江电网首个500千伏变电站,瓶窑变电站的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被员工们戏称为“八国联军”。吴金祥说:“当时设备的说明书是外文的,我们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但我们憋着一口气、硬着头皮上,整天埋头查词典、翻看图纸和资料,把设备研究了个透,再编写、修订和完善各类运行维护规程和制度。”

“这本记录本里的电力专业英语单词,就是当时技术员自学后教我们写的。30多年过去了,每次看到这些内容,当时大家努力学习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吴金祥指着一本记录本说。

500千伏瓶窑变电站投运后,经历了多次大型技术改造,当年的进口设备已换成国产化设备,功能也愈加强大、完善。现在,瓶窑变电站拥有主变压器3台,变电容量225万千伏安,有500千伏出线10回、220千伏出线12回。变电站规模不断扩大,精益化运维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产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变电站运维力量也从最多时的数百人减少到目前的10多人。浙江电力检修公司还先后成立运维站综合技术室和生产(应急)指挥室,管理体系也得到完善。

手写的操作票和工作票

现在的变电站操作票与工作票都是格式统一的打印版,只需签名即可,但过去可不是这样。吴金祥说,在PMS系统出现前,他们一直都采用手写的操作票与工作票,手工拟票是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超高压变电站倒闸操作步骤严谨,不允许有任何失误,所以手工拟票对拟票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了要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眼明手快,稍微有涂改就得重新拟写。吴金祥说:“尤其是动辄数十步到数百步的启动票,重新拟写一遍非常费时费力。”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始应用PMS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运维工作的效率。“这个系统功能强大,它覆盖了运行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前所有的工作票、操作票都可以在这里一键查询,比起之前的纸质文档,节省了大量时间,效率也提高不少。”吴金祥说。

如今的远方控制系统、机器人巡检系统、工业视频等电网运维辅助设备,吴金祥在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20世纪90年代,运维人员开始陆续使用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变电站。一开始我们连打字都不会,每天都要背五笔字根表,如今都能熟练掌握各个系统的操作了。”吴金祥说,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关键词:区块链, 变电站,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