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国网甘肃电力:丝路迢迢连古今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6-18 17:23:42  作者:本报记者 郭惠 张冉 贾凤安

  甘肃,东西蜿蜒1600多千米,从地图上看,形似一柄如意镶嵌在祖国大西北腹地。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们党红色文化的重要富集区之一。

  “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致飞会宁。”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三大主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县和宁夏西吉县将台堡胜利会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甘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电网则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西北电力交换的枢纽。目前,甘肃省内已形成4条特高压贯穿全境、18条750千伏线路与周边省份相连、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长链式“哑铃型”电网。

  莫高千窟列鸣沙,祁连雪峰入云天,长风吹度玉门关……今日,甘肃处处美景如画,铁塔银线承载陇上无限风光,为开创富民兴陇新篇章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处处都是好风光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酒泉是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道尽昔日塞外的苍茫壮阔。而今酒泉的戈壁上,风拨动风机叶片,阳光照耀在光伏板上,能量转换之间,无限绿意涌动不息。

  从酒泉市区出发,沿着连霍高速公路向西前行近两个小时,就可抵达甘肃首个试验性风电场——国电龙源玉门洁源风电场。1997年6月6日,这里的4台300千瓦风电机组并入酒泉电网发电,开创了甘肃风力发电的先河。

  “世界风库”在瓜州,“世界风口”在玉门。甘肃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7亿千瓦,占全国的10.6%。其中,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祁韶直流投运后,新能源送出更有保障。玉门洁源风电场去年的年利用小时数已超过1500小时。”该场场长任乐文说。这些年,“外送”成为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

  2017年6月,在甘肃风电开发的第20年,±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祁韶直流)投运。这条特高压工程为甘肃、湖南架起了一条“电力高速”,投运当年外送电量66.6亿千瓦时,累计外送电量超过700亿千瓦时。

  在特高压工程支撑甘肃风电、光伏发电和火电打捆外送的同时,甘肃电网网架也在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甘肃电网建成河西三通道补强及祁连换流站调相机等重大工程,打通省内省外新能源输送通道。

  条条银线纵横在戈壁、荒漠、山峰、河流和草原之上,无限“风光”顷刻送至远方。2020年,甘肃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5.28%,为历史最好水平,创造工业增加值约300亿元。

  24年来,玉门洁源风电场从4台风机发展到155台风机,风机设备也从“洋设备”变成了全国产化机组。这背后,离不开特高压。

  “祁韶直流带动了50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配套电源点建设,电源项目建设又带动了酒泉市停产减产多年的装备制造业复苏,相关产值和税收大幅增长,带动酒泉工业经济增长。”酒泉市能源局电力科副科长于鹏涛说。目前,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截至2020年年底,甘肃省电源装机容量5620万千瓦。其中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41.9%,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白色风机如林挺立,蓝色光伏板浩瀚如海。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十四五”时期,酒泉将按照“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加快建设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国家级高比例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形成集电源、电网、储能、消纳、外送和装备制造为一体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

  塞上江南今更美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在河西走廊中段,有一座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张掖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的主战场。西路军曾在这里留下血战高台城、三进三出倪家营、西洞堡大捷等战斗印记。80多年过去了,这片土地旧貌换新颜。

  “倪家营是总指挥部所在地,西路军曾在临泽县浴血奋战60多天。”记者在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的村史馆看到,这里陈列了西路军在倪家营镇征战时的照片。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台村人吃的是旅游饭——著名的张掖七彩丹霞主景区就在南台村内。南台村有440户村民,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352.2万元,其中旅游业收入达4055万元。

  说起南台村的旅游产业就要提到一个人——南台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红学。2005年,在县城做生意的李红学意识到家乡的丹霞地貌是优越的旅游资源,萌发了开发丹霞景区的想法。2008年8月,他自筹300万元注册成立临泽县丹霞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今年57岁的王贵山是倪家营供电所台区经理,也是李红学的老朋友。他向记者介绍起当年情况:“南台村过去是典型的农业村,用电负荷不高。红学要搞旅游开发,我们供电所向上级单位争取投资,先后为景区和周边新增9台配变,架设了5.3千米10千伏线路。”

  随着丹霞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2015年,李红学带领193户村民众筹成立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并按照“公司+合作社+村民”的经营模式,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2017年,南台村建成梨园新村,新村内建有商住两用客栈31栋60套、搬迁安置房12栋148套,供部分村民开办家庭旅馆。当年4月份,原本在外跑长途运输的南台村村民薛建红卖掉货车,贷款在梨园新村买下半栋客栈。6月底,他的桔子假日宾馆开业。宾馆开业期间正赶上丹霞景区每年7~10月的旅游旺季,第一年的收入让薛建红非常满意。

  为了让客人住得舒心,薛建红花3万多元为客栈安了空气源热泵,13间客房都装上了空调。他说:“客栈内做饭、取暖样样离不开电,旺季天天满客,用电量相当大。节假日前几天,供电所师傅都会来帮我们检查用电设备、排查安全隐患。”

  村民对用电满意,王贵山觉得不仅是因为供电员工服务到位,更是因为这些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供电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23.6亿元,先后实施了村村通动力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等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张掖地区“十三五”期间新建及改造农配网线路924.77千米,新增配变容量34万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由1.7千伏安提升至2.53千伏安。

  “今年‘五一’假期前,景区游客逐渐增多,周边用电负荷直线上升。为了保障节日期间可靠用电,县供电公司特意给我们所准备了8台各种容量的应急变压器,可那几天压根没用上。”王贵山骄傲地说,“这说明啥?咱电网够坚强!”

  南梁精神代代传

  高天厚土,红色庆阳。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次重温都会带来新的启迪。我们党员服务队要做好电力传承,为老区人民供好电、服好务。”南梁供电所所长、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庆阳南梁)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杨虎诚说。

  在南梁,杨虎诚是个“名人”。他1995年在南梁电管站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在供电服务一线工作。因为他与杨虎城将军的名字同音不同字,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光明将军”。这些年,“将军”带着8名供电员工,负责华池县南梁镇、山庄乡、林镇乡、南梁红色大景区以及6个国有林场共4602户客户的保供电任务。“咱们在南梁,啥时候都不能掉链子。”南梁供电所每名员工心中都有这样的“老区情怀”。

  南梁还有个“名人”,是南梁“梅家豆腐”第三代传人梅建顺。革命战争年代,梅建顺的奶奶、革命烈士梅生贵的妻子赵连英借鉴古法工艺,创造了“梅家豆腐”。梅建顺回忆:“我奶奶、我妈妈做豆腐,烧火要拉大风箱,打浆是人摇石磨,人一停磨就不转,常常要熬到深夜。到我手里,村里通了电,照明、打浆机、鼓风机都用电,豆腐做起来快多了。”

  1995年,“梅家豆腐”坊从铁匠沟迁到了南梁街道。经过十几年发展,“梅家豆腐”越来越有名,梅建顺又遇到了麻烦——豆腐坊用的是普通照明用电,电压不稳,有时候磨豆浆的机器会“灭”,影响豆腐品质。

  2013年11月的一天,梅建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上来就问:“老梅,你要接三相电不?”打电话的是杨虎诚。梅建顺说:“当然想接三相电啊!那得花不少钱吧?”杨虎诚告诉他,华池县供电公司超前谋划改造南梁景区附近的配网线路,三相电将覆盖各个角落,老百姓不用自己花钱就能接。没几天,豆腐坊通了三相电。梅建顺说:“从那之后,做豆腐用电再不耍麻达(方言,麻烦)。”

  今年年初,甘肃省将南梁镇确定为乡村振兴试点乡镇之一。3月22日,南梁镇党委、镇政府在荔园堡村召开了南梁镇豆腐产业规划座谈会,听取群众意愿后决定以“梅家豆腐”为依托,吸纳10户村民开展技术示范,打造“南梁豆腐”特色品牌。座谈会召开的第二天,梅建顺又接到了杨虎诚打来的电话:“听说你们要搞豆腐产业园,我们供电服务一定跟上!”南梁供电所提前申请将50千伏安的公用配变增容至160千伏安,架设0.4千伏线路300米,敷设0.4千伏电缆200余米,两天内为10户村民接通动力电,保障“南梁豆腐”产业落地升级。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质供电服务,老区腾飞离不开强劲电力引擎。陇东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打造国家级能源基地。在甘肃省政府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国网甘肃电力正稳步推进±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前期工作。工程将有效拉动革命老区产业发展,优化地区能源结构。

  悠悠丝路,巍巍祁连。在国家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甘肃依托能源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崛起之路。昔日丝路明珠,如今风光正好。

  (国网甘肃电力供图。罗文姬、王震、苏磊、张长顺、李旻霄、潘磊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