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教授”吴树鸿:一个联合型创新者的故事

没有单枪匹马的成功者,开放与协作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内涵。——沃尔特·艾萨克森《创新者们》

吴树鸿的急脾气,在佛山供电局可是出了名的。你如果没头没脑地丢出一个自己都没思考过的问题,他会毫不留情面,一句话将你钉在原地,因为他认为这是在无端端消耗彼此的生命。

但奇怪的是,如果走遍佛山供电局,你会惊讶地发现,从领导到同事,再到保安或前台,几乎人人都爱吴树鸿。从急性子到好人缘儿,从调度员到创新者,从中技生到大学教授,吴树鸿就像是一个“跨界全能王”。

吴树鸿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1996年8月从广东省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入职佛山供电局。曾任变电站值班长、县调调度副班长、配调调度值班长等职务。现任佛山供电局系统运行部配网调度分部配网调度员,广东电网公司二级技能专家。为该局调度科技创新带头人之一,所研发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曾获南网技改三等奖,相关功能目前在广东、广西电网公司及深圳供电局等地推广应用。2016年获评为佛山市首届“大城工匠”之一,2017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佛山供电局就是我的创新工作室”

佛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吴海江如今还能清楚地回想起,8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个名叫吴树鸿的年轻调度员闯进他的视野,这个留着平头的小伙子,手里捧着电脑,兴冲冲地来到他的办公室。

“主任,这是我研发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它可以自动整合分析告警信息,快速得出诊断结果。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VB处理程序,瞬间实现告警信息的批量处理,调度员们再也不用盯着上万条信息发愁了。”

听到这里,吴海江的心里马上闪回4个月前的一个画面,那天佛山遭遇强对流雷暴天气,数百条馈线故障跳闸,数万条告警信息犹如暴风雨般引爆系统,十几个调度员紧盯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信息,眼睛都被晃得酸胀泛红。

短短4个月后,吴树鸿就站在这里,眉飞色舞地讲着自己的小发明。吴海江心想:别人有了想法都要层层汇报,先索取资源,再付诸实践,这个默默无闻的家伙却仿佛平地一声雷,自己搞定一切后才来汇报,他真的只是中技生吗?

很少有人知道,“半路出家”的吴树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中国知网都不知道。他专门注册了20个电子邮箱,因为每个邮箱可以申请一个百度文库的账号,而一个新账号可以免费下载10篇论文。吴树鸿早期的知识技能树,便是在这20个电子邮箱中酝酿而生的。

对吴树鸿来说,这个故障智能诊断系统,仅仅是佛山配调集约化这艘“航空母舰”的第一块拼图,他的心中有着一份更加宏伟的蓝图。如同一艘航空母舰包括舰岛、甲板、武器库等诸多板块,佛山配调集约化系统也涵盖了主网、配网、营销、客服等领域,想要完成跨界交融绝非易事。

为了实现心中的想法,吴树鸿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般,不停地在各个部门间游走,他知道创意的火花并非源自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是多种想法相互碰撞的结果。譬如在当时的客户服务中心,他与陆洁华专责激烈地探讨着,如何让客服人员第一时间知道电网的负荷和故障点在哪里,他们有了灵活的眼睛和耳朵,嘴巴才能派上用场。

集约化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吴树鸿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着别人的需求,也少不了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想要打通各领域的数据孤岛,就绝离不开信息中心的支持,时任佛山供电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的余永忠,便常常与吴树鸿沟通需求,他回忆说:“当时吴树鸿拿出来的是一张系统的概念图,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具体的信息技术手段,让这张图活起来。”

吴树鸿虽然在每个领域都算不上最牛的那个,但他联合创新的能力却独树一帜,总能引发连锁的化学反应。通过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地奔走,一块拼图接着一块拼图地拼凑,佛山供电局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最终实现了主网、配网、营销的全打通、全覆盖,后来更是成为广东电网配电网管理支撑技术平台的设计开发蓝本,直至推广到整个南方电网,全网的基建、调度、运行等14类工作都从中获得了便利。

“我不喜欢再谈这些过去的事情。”吴树鸿目送着这艘“航空母舰”在全网范围内推广应用,却也没有太多贪恋。倒是佛山供电局副局长倪伟东有些念念不忘:“倘若算一笔经济账,吴树鸿创造的价值不仅是数以亿计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这个系统对南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这个跨界项目,吴树鸿不仅成为佛山供电局的著名“网红”,更是一举奠定了他创新的土壤,他常说:“虽然没有自己的工作室,但现在整个佛山供电局就是我的创新工作室。”不同于那些埋首实验室的天才型创新者,吴树鸿作为一个标准的联合型创新者,善于倾听和交流,还热衷于分享。他每次外出学习交流,都会主动撰写学习报告,发送给他认为可能有需要的同事,即便回应者寥寥,他却乐此不疲。因为他深知,创新是一个曲折前进、日积月累的团队工作,而非灵光乍现、一蹴而就的个人表演。

“创新就像打游戏一样” “他啊,就是一个大奇葩。”

提到吴树鸿,坐在隔壁的同事邱桂华好像开启了“吐槽大会”模式:他的办公桌呀,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他把臭袜子藏在了哪里,永远不知道他翻出来的零食是否早已过期,永远不知道他的每个抽屉里都放了些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时,坐在后排的汤志锐也调侃道:“有特长的人都很有个性,不过可千万别像凡高一样把耳朵割掉啦。”同事们的玩笑,仿佛应了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吴树鸿长期留着一抹山羊胡,人称“配电小胡子”;他曾每天早上5点出门,骑行两个小时上班;领导调研轮到他讲解时,他却只是站在一旁用音响播放自己的录音;他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天留在办公室里过夜,美其名曰“静夜思”……诸如此般,吴树鸿的“疯魔”事迹早已传遍了整个佛山供电局。

当然,他的“疯魔”也常常带来出人意料的成果。譬如有段时间,负责系统开发的厂家经常说做不到他提出的需求,吴树鸿不服气,就开始在工作之余自学编程。有一次,厂家又说做不到将电力调度指令转化为程序语言,吴树鸿为了一个配网停电诊断的指令,通宵写下15页程序语言,最终完成这一指令的转化,让厂家的程序员哑口无言。

在同事们看来,吴树鸿的脑子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生活中的吴树鸿也同样如此,他家绿植环绕的阳台里,一整套全自动灌溉系统正在悄然喷水,各种花花草草生机盎然。在一幕智能开合窗帘隔开的卧室里,堆放着他的吉他、乐谱和各种摄影器材等等。吴树鸿就像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宝藏男孩”,而生活也正是创新最好的孵化器。

有一天,吴树鸿正准备开车带着家人去古劳水乡游玩,他习惯性地打开百度地图进行导航,忽然拍了一下大腿,一个念头钻进他的脑袋里:指引现场抢修工作的配网单线图是否可以像百度地图一样,实现手机定位及导航功能呢?他马上打开手机备忘录,把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而这个来源于生活的灵感火花,最终变成了“佛山GIS移动应用App”。

吴树鸿来自一线,也最清楚基层员工的痛点。佛山供电局配网单线图每年有近3万条次更新,各运维班组不得不面对经常变来变去的图纸,对于新员工来说更是一头雾水。佛山GIS移动应用App的上线,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伦教供电所配电部主任张明震深有体会:“以前,老员工都难免找错地方,更别提一无所知的新员工了。现在可好,按照手机导航就能准确找到设备现场,谁都可以快速上手。”

生活与工作的界限,在吴树鸿这里并不分明。他的办公区域里摆着换洗袋、跳绳、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自然地混杂在他的书籍、档案、文件夹之中,他在家中也专门开辟了一个“创新空间”。吴树鸿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就像是一台不知疲惫的永动机,甚至能隐约听到他身上齿轮转动的“咔嗒咔嗒”声。

也有人问他,为什么休息时间还要搞创新,不去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放松一下?“这难道有什么区别吗?”吴树鸿一脸诧异,也让听者出乎意料,他说:“创新就像打游戏一样,每通关一个小关卡,都有着强烈的满足感,甚至更加有趣。”在吴树鸿的概念里,似乎没有“加班”这个意识,他只是单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也唯有热爱的缘故,才能像吴树鸿这般,把枯燥的工作,变成诗意的科学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无论是创新计划、工作安排,还是家里装修、拟定旅行攻略等等,吴树鸿凡事都要画一张思维导图,他的笔记本里已经画满了成千上万张图,缜密的思维逻辑也印刻在吴树鸿的脑海里,他早已化身为“行走的思维导图”。吴树鸿还热衷于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如今佛山供电局上上下下几乎都在电脑里安装了思维导图的软件。

翻开他笔记本的最新一页,可以见到他绘制的“2019年配调技术创新图谱”——记录着由他牵头的佛山电网运行App、邱桂华的智能方式机器人、聂家荣的配网自动化、严周宇的点图成票应用等12个创新项目。就像带电的粒子会互相吸引,吴树鸿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一群各有所长的创新者,这也正是联合型创新者的价值所在。

鲜为人知的是,吴树鸿也曾有过“自闭”的时候。张明震告诉记者,那是在2002年前后,大家同为值班员,每次下了班他想邀约吴树鸿一起打球,都会发现吴树鸿一个人愁眉苦脸地坐在电脑前,桌子上摆放着一沓沓报表,他们当时都觉得吴树鸿是一个怪人。

实际上,吴树鸿当时确实很痛苦,他在思考如何把每日人工填报的信息变成自动化系统,但是他知识储备不足,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当时热衷研究IT技术的班长彭俊杰,看出吴树鸿的困惑,开始主动给吴树鸿讲解一些IT知识,之后两人没事就聚在一起讨论,这才共同完成了对调度日行报表系统的优化。吴树鸿也第一次体验到联合创新的甜头,这让他认识到,单打独斗的创新是行不通的。

在这之后,吴树鸿再也不会闷起头来搞创新,遇到跨专业难题,他逮到懂的人就问。研发系统缺资源,就到各部门找,别人答复做不了,他刨根问底,帮人家想辙,“逼”人家做到。

当然,创新者们往往个性十足,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吴树鸿的办公室里,时不时就会爆发一场“火星撞地球”,特别是吴树鸿与邱桂华的交锋,已经成为办公室里的固定节目。作为配网调度分部主管的汤志锐一点也不担心,反而乐呵呵地一边吃瓜,一边看戏,因为创新的想法都是如此碰撞出来的。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高材生邱桂华,是平常和吴树鸿碰撞最多的一个。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喜欢和吴树鸿讨论问题,就是因为信得过,每次看到鸿哥点头,心里就有底了。近几年,邱桂华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牵头完成了“智能方式机器人”和“网架诊断师”的开发,一路走来,可谓与吴树鸿亦师亦友。

一旁的聂家荣则是感慨:“除了邱桂华,其实我们也都会和鸿哥争吵,但气人的是,几乎他每次说的都对。除此之外,鸿哥也经常会在微信群里抛出一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讨论学习,从他身上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吴树鸿仿佛一个小太阳,喜欢将身上的能量不断辐射出去,让更多人受益于自己的创新成果,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无数粉丝。去年7月入职的钟懿和曾晓丹就是牵手小队里两个“小粉丝”,在她们心中,吴树鸿是“神一样的男人”,教会了她们要在简单枯燥的工作中保持好奇心,而不是像当代年轻人普遍的“丧”,甘当一条咸鱼。吴树鸿就像一阵风,在佛山供电局搅动起创新的狂潮。

吴树鸿的野心还不止如此,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自己的创新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如今,“布衣教授”吴树鸿穿着一袭蓝色工装,以兼职教授的身份,走上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讲台,也走向了永无止境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区块链, 佛山供电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布衣教授”吴树鸿:一个联合型创新者的故事

作者:何石 王媛媛 赵艳  发布时间:2019-03-06   来源:电力网

没有单枪匹马的成功者,开放与协作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内涵。——沃尔特·艾萨克森《创新者们》

吴树鸿的急脾气,在佛山供电局可是出了名的。你如果没头没脑地丢出一个自己都没思考过的问题,他会毫不留情面,一句话将你钉在原地,因为他认为这是在无端端消耗彼此的生命。

但奇怪的是,如果走遍佛山供电局,你会惊讶地发现,从领导到同事,再到保安或前台,几乎人人都爱吴树鸿。从急性子到好人缘儿,从调度员到创新者,从中技生到大学教授,吴树鸿就像是一个“跨界全能王”。

吴树鸿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1996年8月从广东省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入职佛山供电局。曾任变电站值班长、县调调度副班长、配调调度值班长等职务。现任佛山供电局系统运行部配网调度分部配网调度员,广东电网公司二级技能专家。为该局调度科技创新带头人之一,所研发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曾获南网技改三等奖,相关功能目前在广东、广西电网公司及深圳供电局等地推广应用。2016年获评为佛山市首届“大城工匠”之一,2017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佛山供电局就是我的创新工作室”

佛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吴海江如今还能清楚地回想起,8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个名叫吴树鸿的年轻调度员闯进他的视野,这个留着平头的小伙子,手里捧着电脑,兴冲冲地来到他的办公室。

“主任,这是我研发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它可以自动整合分析告警信息,快速得出诊断结果。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VB处理程序,瞬间实现告警信息的批量处理,调度员们再也不用盯着上万条信息发愁了。”

听到这里,吴海江的心里马上闪回4个月前的一个画面,那天佛山遭遇强对流雷暴天气,数百条馈线故障跳闸,数万条告警信息犹如暴风雨般引爆系统,十几个调度员紧盯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信息,眼睛都被晃得酸胀泛红。

短短4个月后,吴树鸿就站在这里,眉飞色舞地讲着自己的小发明。吴海江心想:别人有了想法都要层层汇报,先索取资源,再付诸实践,这个默默无闻的家伙却仿佛平地一声雷,自己搞定一切后才来汇报,他真的只是中技生吗?

很少有人知道,“半路出家”的吴树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中国知网都不知道。他专门注册了20个电子邮箱,因为每个邮箱可以申请一个百度文库的账号,而一个新账号可以免费下载10篇论文。吴树鸿早期的知识技能树,便是在这20个电子邮箱中酝酿而生的。

对吴树鸿来说,这个故障智能诊断系统,仅仅是佛山配调集约化这艘“航空母舰”的第一块拼图,他的心中有着一份更加宏伟的蓝图。如同一艘航空母舰包括舰岛、甲板、武器库等诸多板块,佛山配调集约化系统也涵盖了主网、配网、营销、客服等领域,想要完成跨界交融绝非易事。

为了实现心中的想法,吴树鸿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般,不停地在各个部门间游走,他知道创意的火花并非源自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是多种想法相互碰撞的结果。譬如在当时的客户服务中心,他与陆洁华专责激烈地探讨着,如何让客服人员第一时间知道电网的负荷和故障点在哪里,他们有了灵活的眼睛和耳朵,嘴巴才能派上用场。

集约化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吴树鸿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着别人的需求,也少不了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想要打通各领域的数据孤岛,就绝离不开信息中心的支持,时任佛山供电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的余永忠,便常常与吴树鸿沟通需求,他回忆说:“当时吴树鸿拿出来的是一张系统的概念图,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具体的信息技术手段,让这张图活起来。”

吴树鸿虽然在每个领域都算不上最牛的那个,但他联合创新的能力却独树一帜,总能引发连锁的化学反应。通过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地奔走,一块拼图接着一块拼图地拼凑,佛山供电局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最终实现了主网、配网、营销的全打通、全覆盖,后来更是成为广东电网配电网管理支撑技术平台的设计开发蓝本,直至推广到整个南方电网,全网的基建、调度、运行等14类工作都从中获得了便利。

“我不喜欢再谈这些过去的事情。”吴树鸿目送着这艘“航空母舰”在全网范围内推广应用,却也没有太多贪恋。倒是佛山供电局副局长倪伟东有些念念不忘:“倘若算一笔经济账,吴树鸿创造的价值不仅是数以亿计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这个系统对南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这个跨界项目,吴树鸿不仅成为佛山供电局的著名“网红”,更是一举奠定了他创新的土壤,他常说:“虽然没有自己的工作室,但现在整个佛山供电局就是我的创新工作室。”不同于那些埋首实验室的天才型创新者,吴树鸿作为一个标准的联合型创新者,善于倾听和交流,还热衷于分享。他每次外出学习交流,都会主动撰写学习报告,发送给他认为可能有需要的同事,即便回应者寥寥,他却乐此不疲。因为他深知,创新是一个曲折前进、日积月累的团队工作,而非灵光乍现、一蹴而就的个人表演。

“创新就像打游戏一样” “他啊,就是一个大奇葩。”

提到吴树鸿,坐在隔壁的同事邱桂华好像开启了“吐槽大会”模式:他的办公桌呀,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他把臭袜子藏在了哪里,永远不知道他翻出来的零食是否早已过期,永远不知道他的每个抽屉里都放了些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时,坐在后排的汤志锐也调侃道:“有特长的人都很有个性,不过可千万别像凡高一样把耳朵割掉啦。”同事们的玩笑,仿佛应了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吴树鸿长期留着一抹山羊胡,人称“配电小胡子”;他曾每天早上5点出门,骑行两个小时上班;领导调研轮到他讲解时,他却只是站在一旁用音响播放自己的录音;他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天留在办公室里过夜,美其名曰“静夜思”……诸如此般,吴树鸿的“疯魔”事迹早已传遍了整个佛山供电局。

当然,他的“疯魔”也常常带来出人意料的成果。譬如有段时间,负责系统开发的厂家经常说做不到他提出的需求,吴树鸿不服气,就开始在工作之余自学编程。有一次,厂家又说做不到将电力调度指令转化为程序语言,吴树鸿为了一个配网停电诊断的指令,通宵写下15页程序语言,最终完成这一指令的转化,让厂家的程序员哑口无言。

在同事们看来,吴树鸿的脑子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生活中的吴树鸿也同样如此,他家绿植环绕的阳台里,一整套全自动灌溉系统正在悄然喷水,各种花花草草生机盎然。在一幕智能开合窗帘隔开的卧室里,堆放着他的吉他、乐谱和各种摄影器材等等。吴树鸿就像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宝藏男孩”,而生活也正是创新最好的孵化器。

有一天,吴树鸿正准备开车带着家人去古劳水乡游玩,他习惯性地打开百度地图进行导航,忽然拍了一下大腿,一个念头钻进他的脑袋里:指引现场抢修工作的配网单线图是否可以像百度地图一样,实现手机定位及导航功能呢?他马上打开手机备忘录,把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而这个来源于生活的灵感火花,最终变成了“佛山GIS移动应用App”。

吴树鸿来自一线,也最清楚基层员工的痛点。佛山供电局配网单线图每年有近3万条次更新,各运维班组不得不面对经常变来变去的图纸,对于新员工来说更是一头雾水。佛山GIS移动应用App的上线,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伦教供电所配电部主任张明震深有体会:“以前,老员工都难免找错地方,更别提一无所知的新员工了。现在可好,按照手机导航就能准确找到设备现场,谁都可以快速上手。”

生活与工作的界限,在吴树鸿这里并不分明。他的办公区域里摆着换洗袋、跳绳、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自然地混杂在他的书籍、档案、文件夹之中,他在家中也专门开辟了一个“创新空间”。吴树鸿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就像是一台不知疲惫的永动机,甚至能隐约听到他身上齿轮转动的“咔嗒咔嗒”声。

也有人问他,为什么休息时间还要搞创新,不去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放松一下?“这难道有什么区别吗?”吴树鸿一脸诧异,也让听者出乎意料,他说:“创新就像打游戏一样,每通关一个小关卡,都有着强烈的满足感,甚至更加有趣。”在吴树鸿的概念里,似乎没有“加班”这个意识,他只是单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也唯有热爱的缘故,才能像吴树鸿这般,把枯燥的工作,变成诗意的科学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无论是创新计划、工作安排,还是家里装修、拟定旅行攻略等等,吴树鸿凡事都要画一张思维导图,他的笔记本里已经画满了成千上万张图,缜密的思维逻辑也印刻在吴树鸿的脑海里,他早已化身为“行走的思维导图”。吴树鸿还热衷于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如今佛山供电局上上下下几乎都在电脑里安装了思维导图的软件。

翻开他笔记本的最新一页,可以见到他绘制的“2019年配调技术创新图谱”——记录着由他牵头的佛山电网运行App、邱桂华的智能方式机器人、聂家荣的配网自动化、严周宇的点图成票应用等12个创新项目。就像带电的粒子会互相吸引,吴树鸿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一群各有所长的创新者,这也正是联合型创新者的价值所在。

鲜为人知的是,吴树鸿也曾有过“自闭”的时候。张明震告诉记者,那是在2002年前后,大家同为值班员,每次下了班他想邀约吴树鸿一起打球,都会发现吴树鸿一个人愁眉苦脸地坐在电脑前,桌子上摆放着一沓沓报表,他们当时都觉得吴树鸿是一个怪人。

实际上,吴树鸿当时确实很痛苦,他在思考如何把每日人工填报的信息变成自动化系统,但是他知识储备不足,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当时热衷研究IT技术的班长彭俊杰,看出吴树鸿的困惑,开始主动给吴树鸿讲解一些IT知识,之后两人没事就聚在一起讨论,这才共同完成了对调度日行报表系统的优化。吴树鸿也第一次体验到联合创新的甜头,这让他认识到,单打独斗的创新是行不通的。

在这之后,吴树鸿再也不会闷起头来搞创新,遇到跨专业难题,他逮到懂的人就问。研发系统缺资源,就到各部门找,别人答复做不了,他刨根问底,帮人家想辙,“逼”人家做到。

当然,创新者们往往个性十足,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吴树鸿的办公室里,时不时就会爆发一场“火星撞地球”,特别是吴树鸿与邱桂华的交锋,已经成为办公室里的固定节目。作为配网调度分部主管的汤志锐一点也不担心,反而乐呵呵地一边吃瓜,一边看戏,因为创新的想法都是如此碰撞出来的。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高材生邱桂华,是平常和吴树鸿碰撞最多的一个。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喜欢和吴树鸿讨论问题,就是因为信得过,每次看到鸿哥点头,心里就有底了。近几年,邱桂华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牵头完成了“智能方式机器人”和“网架诊断师”的开发,一路走来,可谓与吴树鸿亦师亦友。

一旁的聂家荣则是感慨:“除了邱桂华,其实我们也都会和鸿哥争吵,但气人的是,几乎他每次说的都对。除此之外,鸿哥也经常会在微信群里抛出一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讨论学习,从他身上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吴树鸿仿佛一个小太阳,喜欢将身上的能量不断辐射出去,让更多人受益于自己的创新成果,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无数粉丝。去年7月入职的钟懿和曾晓丹就是牵手小队里两个“小粉丝”,在她们心中,吴树鸿是“神一样的男人”,教会了她们要在简单枯燥的工作中保持好奇心,而不是像当代年轻人普遍的“丧”,甘当一条咸鱼。吴树鸿就像一阵风,在佛山供电局搅动起创新的狂潮。

吴树鸿的野心还不止如此,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自己的创新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如今,“布衣教授”吴树鸿穿着一袭蓝色工装,以兼职教授的身份,走上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讲台,也走向了永无止境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电力, 佛山供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