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线上 并肩照亮一座城 跨越八年 再叙无悔兄弟情——国网陕西电力公司驰援汶川地震灾区八周年记

发布时间: 2016-05-13   来源:本站编辑

  

                          王大成和段炜到汶川映秀镇回访

  “好想再见一次当年和我们一起救援的兄弟们!”这是国网四川电力都江堰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王华一直放不下的心结。当年汶川地震,陕西国网电力公司紧急动员,发出支援灾区号召,组建了一支23人的支援队伍,星夜兼程奔赴第一线,与四川电网的兄弟们共同抢险赈灾,与死神进行了不屈的较量。然而,这些与他共同生里来死里去的抗震战友,在结束完任务后匆匆离去,一别就是八年。
     去年,国网陕西电力公司外联部李副主任在出差的时候偶遇王华,说起这段往事,王华向陕西电力当时的施救队发出了诚挚的邀请:“那时环境所致,没给他们吃过一顿好饭,没让他们睡过一次好觉,每一天都过得很艰辛,我心有愧疚。现在只想让他们来看看用他们的手重建起来的美好家园,给他们当面再道声谢。”
     5月5日,陕西国网电力找到八年前参与救援的人员,派出王大成、段炜两位代表,对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回访。
     映秀漩口中学旧址,人头攒动;映秀镇的新街,生机盎然。
     王大成、段炜在映秀的坡头前默默地沉思。
     八年前的5月12日,一场沉重的灾难让世界记住了汶川。八年寒暑更替,八载冬去春来。八年后的今天,阳光消融了昔日的悲伤,生命仍在蓬勃生长……
     八年后的2016年5月5日,王大成和段炜作为国网陕西电力所派出的支援军代表,受邀来到都江堰,与四川电力公司的兄弟们,重走了一次213国道,参观了四川电网灾后重建情况。
     忘不了那场地震,美丽的城市顿时黑云压境、尘土遮天蔽日,余震接连不断,房屋坍塌,瓦砾砖块满地,惊惶失措的人群呼天叫地,伤亡的人员横陈街道路边,电力中断、通信中断、交通中断,整个城市陷入瘫痪和混乱之中。重拾灾难中苦痛记忆,回首来去匆匆、千里驰援汶川灾区的那段日子,谁都不愿意多提,但却因为共同战斗,共克困难,共筑家园的往事,让这里始终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深情。
     “抽调最好的车,派最好的司机,支援灾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里氏8.0级)。地震不仅人员巨大伤亡,同时也重创四川电网,特别是汶川、映秀、都江堰等地震中心区域,陷入一片漆黑,让救援工作难以展开。
     “抽调最好的车,派最好的司机,支援灾区!”消息一传出,国网陕西电力就做出支援的决定。
     2008年5月15日夜晚10点多,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个晚上,王大成突然接到公司领导的约谈电话。一直给公司开车的王大成,出于职业敏感,知道这一次定有紧急任务。果不其然,被告之要去四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那天晚上回到家已近凌晨,顾不上和爱人细解释,交待她住到父母家去,照顾好80岁高龄的老父亲和因病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次日凌晨,便和同事一道开着公司最好的一辆车赶赴西安省公司集合。
     从2008年5月15日夜晚接到公司领导当面通知到执行完任务返程,国网宝鸡供电公司抗震救灾队员王大成这一出门就是整整23天。
     虽然早已转业脱下军装,但是军人作风和陕电铁军精神一直流淌在王大成身体内,“没想过那么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平安、高效地完成好抗震救灾任务。虽然每天又累又紧张,但也时时被温暖和感动着!”
     2008年5月16日早9时30分,由陕西省内六个供电分公司、10辆车、23人组成的陕西省电力公司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车队,冒着余震不断、雨天较多、山体滑坡等各种危险,抢运抗震救灾人员、物资。他们派去的,不仅仅是灾区最需要的越野车,救援物资更是作为兄弟省份对于灾区的关心。
     “不敢多想,只有向前冲。”
     从西安马不停蹄地赶往成都,800余公里路程,只用了8个小时。
     “到达成都的当晚,第一感觉就是黑,满大街都是帐篷。当晚又发生了一次余震,我们只好住到市区临湖边的一个公园里。”王大成说,五月天气闷热,蚊虫又多,虽然很累但是一夜也没怎么睡着,他也没有想到,那个设施不全的帐篷成了这二十几天里最温暖的地方。
     17日清早,王大成和段炜共8人被安排奔赴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开展救灾援助。
     段炜描述道:“出了成都,赶往都江堰的路上所见是成片倒塌的房屋,当时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已过,但仍能看到身边的救护车不停地经过。”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余震,一些主干道实行了交通管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在当地巡查工的指引下,他们往往选择走农村小道,“有时候会遇上泥石路很不安全!”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被损毁的水库下涵洞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令王大成心有余悸。
     因为主干道损毁不通,王大成他们不得已走当地人许久没有走过的老路(映秀通了高速后此路便无人再走),因为道路不明,有危险,入口处已拉起了警戒线,为了赶工作,王大成他们在得到允许后选择了走这条老路。
     “路况很不好,中途有个隧道是必经之地,上面是个水库已被震裂了,涵洞口就像是一个水帘洞,看着就觉得会塌。”王大成说,第一次走隧道时真是捏了把汗,大概一两百米的隧道,从这头看不到那头,里面漆黑一团,道路坑坑洼洼,除过照路的车灯,就听到前方的水声,一车人大气都不敢出,“跟个黑洞似的,光打出去,看不到未来。”王大成说,每次走到这里心情都很复杂,特别是遇上余震的时候,更多的是紧张和害怕,只想一脚油门赶紧通过这里。就是这么危险的路,他们走了四五次。
     “不敢多想,只有向前冲。”这是他们在灾区救援时的信条,没有时间和机会想太多,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只能抛弃杂念,咬咬牙,选择一条路走到头。
     “多点亮一盏灯,就是多一点心灵的希望。”
     5月18日,抢险救援进入正规程序。
     陕西电网组建施援四川的车辆抗震救灾队,主要任务就是承担安全运输当地一线巡查工人进驻深山做好主网线路勘察、设备隐患记录排查等任务,确保早日给灾区通上电,每一辆车日平均行程约200公里。
     因为供电主网大都在深山里,陕西支援队每天都要负责安全运送巡线工到达沿线的每一个供电设施处去排查,从都江堰指挥中心到映秀等各个站点损毁处,每天都是在山里转。环绕都江堰的青城山脉虽不比秦岭海拔高,但也异常险峻,“巡查工不负重,但是要背绳索、砍刀等工具爬山,还是很辛苦。”为了节省时间抢进度,他们往往都是尽量把车开到没有路的地方,让巡线工省些体力。
     单说从都江堰到映秀这一截,213国道已经损毁,短短十几公里的路要走四个小时,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是六个小时都不够。余震滚滚,山体滑坡,让本来就狭小的国道的部分已淹没在残垣中,要想进入映秀中心抢险,还要经过一片专门开辟出来的河床。
     一日,完成任务的王大成车队从映秀镇往外赶,却发现本来就狭小的路口被从山上坠下的巨石砸成了两半。指挥人员下车看了又看,认定这狭小的空间一定过不去。
     王大成琢磨了半天,决定试试。一边是掉落的石子,一边是滚滚的岷江,没有人能心境坦然地走过这条路。大家都在劝说算了吧,再想想别的办法。王大成却执意把车从那狭宅的缝隙里开了出来。“作为司机,只要我说过不去就没有人会反对,但在那种危机的时刻,我除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更要保证节省出来每一时每一刻,点亮出更多的灯。”
     原来,陕西支援队最开始抵达都江堰时,指挥中心旁边名叫“幸福大道”刚刚亮起了灯,听说是都江堰灾区点亮的第一条道路。每晚回到指挥中心,看着这点点微光,他们才睡得踏实。他们觉得,这就是希望的来源:“多点亮一盏灯,就是多一点心灵的希望。”
     “在那里,吃饭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5月中下旬,已进入抗震救灾的攻坚阶段。有一天,王大成和另一辆车接受指令载着8名巡线工前往映秀镇方向排查。沿途所见道路几乎全塌了,零散的未倒塌的房屋倾斜着,一截被震毁的高速路在空中悬着,现场凄惨。
     因为道路无法通行,王大成一行被告知在映秀中学(现已为地震遗址)处掉头,看到穿着防化服的救援队员正往外抬刚被救出来的一个人,路边遇难者遗体旁,法医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王大成心中揪着痛,说到这里,他眼眶眨红,“那个时候,真的感觉到生命太脆弱了!”
     那段时间,他们一连在车里睡了好多天。刚开始的时候也缺饮用水,河里拉来的水只能用来洗脸、洗手,来回奔波脚不停,辛苦倒不说,主要每天上路后都要保持思想高度集中,上面操心落石,下面要注意山道,心里时刻悬着安全。
     “在那里,吃饭是最不重要的事情。”段炜回忆那段日子,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但当时大家都不觉得饿,巨大的精神压力只让他们记得出车救援,每天睁开眼想的都是,今天要多跑点路。
     救灾的日子里,因为物资紧张,灾区参与救灾人员的伙食是定量定份的,每天执行任务时,他们领到手的一袋饼干、两瓶矿泉水和一根火腿肠就是他们进山的午餐。有时候路上遇到灾区的孩子们,他们都会主动把干粮拿出来给孩子们分享。
     灾区的救灾工作有序推进着,在自己参与救灾的同时,也被其他爱心人士的爱心行动感染着。在不出车的日子里,他们都会在驻地帮助来自成都的志愿者小组分担些体力活:搬运物资,发放盒饭,帮助消毒。
     临近救灾任务快结束时,在省公司的号召下,陕西的兄弟们都主动掏出身上不多的钱捐助给都江堰的一所学校,给孩子买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王华是国网四川电力都江堰分公司的党委书记,是当时的指挥人员,负责为陕西的兄弟们提供住宿,分派任务。王大成和段炜一来,他就上前分别给了个结实的拥抱,“我只向他们分派了任务,却没有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说好的任务完成后要请他们吃火锅,我却因为工作忙食言了。”八年未见,却丝毫没有隔阂,因为共同战斗过,所以大家的心灵一直相通。
     “大灾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段炜说自己永远不能忘记,那种相互信任和扶持的感觉。
     有一次,段炜载着素未相识的技术人员来到山里,为了记录损坏电杆的具体数字,要跨过一道大概40厘米的裂缝。段炜从没见过这样的裂缝,就像以往电影里看的一样,土地在这里咧开了一道嘴,像是随时要把人吞没。“因为余震不断,这一步要是跨出去,回不回得来都是个问题。”技术人员回头看了看他,没有犹豫,把本子留给段炜,一步跨了出去,“我来说,你来记,如果震了,拉我一把。”这样简短的话语轻描淡写地把他的信任,沉沉地压在段炜的心头。
     同样,在指挥部里,大家谁也不认识谁,却相互帮助亲如一家,在这个夹杂着各种方言的帐篷里,流淌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情。
     6月23日,接到总部通知,抗震救灾任务圆满完成,为了不给灾区增加负担,他们一道于当晚匆忙赶回成都,第二天整队后踏上返程。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由“陕电铁军”组成的车辆抗震救灾队,为灾区能够早日恢复供电,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由陕西电力中心医院组织的两支医疗救援队,带着31万元的药品和10万元的救灾物资,共诊治各类患者137人,入户访视920人,对115户进行了健康宣教,防疫消杀面积130000平方米。
     现在重走这条救援之路,再没有满目疮痍,再不是赤地千里,一栋栋美好的小楼,一个个欢声笑语的背影,都让这土地看着生机蓬勃,也让王大成和段炜感慨万千。
     救了多少人?遇过多少伤者?这是每个挺过这段经历的人都会问起的问题。回忆八年前的这段经历,他们都说,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么大的事情,只是在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如果哪一天还有需要,他们仍然会冲到第一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环境孕育一种精神。虽然是八年前千千万万个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参与救灾中的一分子,但他们用实际行动更好地诠释了陕西电力公司“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用实际行动感召了更多的电力人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迎难而上、舍身忘我的高贵品质。
  灾难,往往是一瞬,而抗灾精神,却是一种永恒。也许人们的目光不能为每一个在这场抗灾战役中作出贡献的人停留,但是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四川,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情,它唤起的是团结奋进,是众志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互相温暖,是无所畏惧。
  情满川陕,八年过去,这些故事仍留在这个镇子的底蕴之中,这段历史,也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李亚琳 王世华)

      关键词: 陕西电力公司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