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一份用心 固边一份安心——边防部队通大电网电工程纪略·新疆篇

西北边陲人迹罕至。驻守于此的边防连却灯火通明,远程监控系统扫描着每一寸可视范围……这一方小小的光明,显得格外有力,似乎穿透了岩石峭壁,扎根于此,驱散了空旷的黑暗。

寒风吹过海拔4050米的帕米尔高原,雪山顶处的积雪随之扬起,凝固在空中,不动声色地宣示着,此处不以月份划分季节。在这高山阻隔、空气寒冷稀薄的高原深处,一眼望去,山外似乎永远是山。

曾几何时,电是这里的奢侈品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某边防连,便隐匿于大山的夹缝之间,守卫着这“一线天”。走进崭新的营房,一排电热水机镶嵌在每一个房门前,通信班班长刘珂轻按机器开关,伴随着窗外狂风穿过“一线天”的呼啸声,热水缓缓灌入杯中,缕缕热气升腾而起。

“头一次见到电加热的饮水机时,给我吓了一跳。因为这么用电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刘珂扭头笑着对记者忆起了自己休假归来,初见电饮水机的惊诧,“当时管电的一班班长告诉我连队通了‘长明电’,我一时不敢相信。”

“长明电”是新疆边防战士对大电网电的昵称,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电,是断断续续,不能长明不休的。

2008年,刘珂被分配到这个边防连通信班,初来乍到时,他便感到了用电吃紧——随着入秋气温骤降,连队配置的柴油发电机反复罢工,他只得和战友将老式东风卡车上的蓄电池卸下,搬至通信班内,为可视系统供电。而当时边防连的两座营房内,电灯更像是一种摆设,“老兵告诉我,其实已经不错了,以前都是马灯、蜡烛。没办法,毕竟山高路远。”

2009年,刘珂所在的边防连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他和战友们搬进新营房后,为弥补发电机的“不赶趟”,连队配置了太阳能电池系统,并配套了电视、网络室、信号基站。但日照时间太短,靠天用光伏电,并不能保证电力的持续供应。

直到2013年,刘珂口中的一班班长兼水电司炉工肖鑫来到连队时,刘珂还需要用汽车电池“拆东补西”。而肖鑫对连队用电的初次印象同样“尴尬”——第一天集合点名,是连长拿着手电在大楼大厅一个个照的。”肖鑫对此印象深刻。

“缺电”这个词,成了新兵老兵共同的心结。

2015年,已经是一班班长的肖鑫开始兼任水电司炉工。这个二十出头的四川小伙子,铆足了一股劲想把缺电问题解决,但上岗第一天就愣住了:“大冬天,去开柴油发电机,发现一夜之间,整个发电室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淹了一半,并且拦腰冰封了。”

在这一年,另一座新疆边防连里,同样二十出头的边防战士马国平,也开始上岗兼任水电司炉工。同样岗位,同样的“缺电”困扰——这里是个“风口”,顾名思义,一年四季,皆有大风吹过这一带荒无人烟的丘陵,闭塞的环境,让这个边防连也只得依靠柴油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不断交替使用,电力断断续续。“勉强支撑,想用个‘囫囵’电太难了。”马国平坦言,“前几年基本上没怎么睡过觉。作为油机员,每天都要时刻待命发动柴油发电机。”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停滞于“用上电”,难以做到“用好电”,似乎是每一位边防水电司炉工的无奈。而“大电网架到边防连”也是每一名边防战士的期望。

“盼着能有一根大电网的线伸到边防连。但是想到山高路远、人迹罕至的环境,也就觉得不可能了。”刘珂每每与战友谈心说到电,大家都会一边互相安慰“有电用已经不错了”,一边看着边防连的各项硬件不断改善,有些不甘心地自问一句“条件越来越好,怎么就不可能呢”。想起这些细节,刘珂说:“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但其实真的很期盼着‘长明电’。”

2017年,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便是将偏远的边防连、哨所用电纳入边防设施建设规划——边防连迎来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节点。

克服万难也要连上大电网

“一个盼头终于成形了。”刘珂最先知道了这个消息。那一年,让他最开心的消息莫过于此。负责该边防连用电的肖鑫,很快在站岗时见到了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来实地考察用电需求,“电网这边的动作真快。感觉自己每天操心的难题,终于要解决了。”

而另一个边防连的马国平则有些“后知后觉”,直至2017年8月,他像往常一样提着油桶走出边防连,为柴油发电机打油时,走到一个拐角处,视线挪过一面岩石的遮挡,眼前的一幕才让他愣住了——几名身着工装的电网工人正在挖地基,他们身边躺着的分明是一座铁塔的零部件。而在他们身后的下山路上,不知何时早已竖起了一串搭着线缆的铁塔,消失在了远方起伏的山势中。

他瞬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要通电了?”他拎着油桶,一边跑向施工现场,一边问。

带队搭建铁塔的国家电网员工吐尔逊见快步跑来的马国平,笑着说,“是啊,兄弟,我们专门来为咱们边防战士送电的。”

上级电源距离边防连有百余千米。从第一基杆塔开始,电网施工人员便要和复杂的地形对阵。穿过窄窄的便道,横在施工人员面前的是湍急的河流。洪水什么时候会突然而至,谁也不知道。

当工程到37千米时,铁塔基础桩点位置已经“走”到了山上,车辆无法攀爬上山,这里的每一座铁塔的四个基点,只能靠这些施工人员手持榔头、凿子,一点点凿出。160余名施工人员,双手全被磨出了厚茧与血泡。其中210号铁塔最难“落足”——两名施工人员局促地蹲在仅4米宽的悬崖上,整整凿了20天石头,厚厚的手套被磨破的血泡浸得斑驳。

一座铁塔总重量2吨左右;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便会下降6摄氏度;54.5千米的线路,地质复杂,有粉砂、残积土、卵石、泥岩与砂岩互层、变质砂岩等;天气多变,山下洪水泛滥,山上冰天雪地……在基建一线工作过的喀什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韩伟对此了然于心,但他回望建设过程时,还是感慨不已:“5月开工,9月完工。每一段线缆下都是未知,每一米的架设都是对我们极大的考验。”

在马国平的记忆里,国家电网人的这份付出也令人动容:“我近距离看过他们,他们一边忍着高原缺氧喘着粗气干着活,一边咬着牙忍着手心血泡的疼痛。”马国平时常和吐尔逊交流,总是忍不住劝说吐尔逊他们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但他总是乐呵呵地告诉我‘这是应该的’。”马国平表情凝重,“真是不容易啊!”

来电了!边防驻守更安心

2017年6月底的一个下午,已经开始带新兵的一班班长肖鑫,正在地下室打着手电为新兵讲解锅炉的使用方法。他“吧嗒吧嗒”反复开了好几次开关,地下室仍然只有微弱的手电光亮。他摇摇头,继续用手电的光束扫着锅炉讲解,楼上的叫喊声却突然传进了地下室:“来电了!”“来电了!”“我赶紧又开了下开关,一下子就亮了!”肖鑫乐着说,“当时那感觉,就跟过年似的。”

4个月后,马国平所在的边防连也迎来了“长明电”。那一天恰逢国庆节,电视中热闹的画面,让他和战友们印象深刻。“即使是在边疆,也能感受到咱们国家的新变化。”他咧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感觉自己守国门,好骄傲。”

这一年,国网新疆电力在新疆地区的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十三五”以来,该公司完成投资超过2.86亿元,持续推进边防部队和边境防控电网建设工程。

有守护,国家有发展,有关怀,边防有变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通过电网为边防连带来了更多变化。

“改变的太多了,很多事情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提升。”肖鑫站在边防连大门前,指着大门内外的两个哨岗亭告诉记者,“比如这两个哨亭,门里的哨亭,是通电之前修的,因柴油机带不动库房里的设备,用了十多天。门外的,是有了电后用设备砌的,才用了半天。”

“这下子,休息日就可以拿手机跟老婆孩子视频了。”刘珂拿出手机,笑着展示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的视频,满眼幸福,“又多了一份使命感与安心。”他认为“长明电”使边防战备训练、生活保障都得到了提升——网络室、电视等不再经常罢工,远程监控系统顺势而上,边防更加巩固。

天色渐暗,边防连灯光亮起。风吹起山顶的雪,国门、界碑、山川岿然不动。赫尔曼苏河径自流淌,长达6个月的大雪封山期即将来临。寒风刺骨,月光下的铁塔在边防连战士眼中,却带着让人心暖的温度。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电网一份用心 固边一份安心——边防部队通大电网电工程纪略·新疆篇

作者:侯帅  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电力网

西北边陲人迹罕至。驻守于此的边防连却灯火通明,远程监控系统扫描着每一寸可视范围……这一方小小的光明,显得格外有力,似乎穿透了岩石峭壁,扎根于此,驱散了空旷的黑暗。

寒风吹过海拔4050米的帕米尔高原,雪山顶处的积雪随之扬起,凝固在空中,不动声色地宣示着,此处不以月份划分季节。在这高山阻隔、空气寒冷稀薄的高原深处,一眼望去,山外似乎永远是山。

曾几何时,电是这里的奢侈品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某边防连,便隐匿于大山的夹缝之间,守卫着这“一线天”。走进崭新的营房,一排电热水机镶嵌在每一个房门前,通信班班长刘珂轻按机器开关,伴随着窗外狂风穿过“一线天”的呼啸声,热水缓缓灌入杯中,缕缕热气升腾而起。

“头一次见到电加热的饮水机时,给我吓了一跳。因为这么用电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刘珂扭头笑着对记者忆起了自己休假归来,初见电饮水机的惊诧,“当时管电的一班班长告诉我连队通了‘长明电’,我一时不敢相信。”

“长明电”是新疆边防战士对大电网电的昵称,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电,是断断续续,不能长明不休的。

2008年,刘珂被分配到这个边防连通信班,初来乍到时,他便感到了用电吃紧——随着入秋气温骤降,连队配置的柴油发电机反复罢工,他只得和战友将老式东风卡车上的蓄电池卸下,搬至通信班内,为可视系统供电。而当时边防连的两座营房内,电灯更像是一种摆设,“老兵告诉我,其实已经不错了,以前都是马灯、蜡烛。没办法,毕竟山高路远。”

2009年,刘珂所在的边防连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他和战友们搬进新营房后,为弥补发电机的“不赶趟”,连队配置了太阳能电池系统,并配套了电视、网络室、信号基站。但日照时间太短,靠天用光伏电,并不能保证电力的持续供应。

直到2013年,刘珂口中的一班班长兼水电司炉工肖鑫来到连队时,刘珂还需要用汽车电池“拆东补西”。而肖鑫对连队用电的初次印象同样“尴尬”——第一天集合点名,是连长拿着手电在大楼大厅一个个照的。”肖鑫对此印象深刻。

“缺电”这个词,成了新兵老兵共同的心结。

2015年,已经是一班班长的肖鑫开始兼任水电司炉工。这个二十出头的四川小伙子,铆足了一股劲想把缺电问题解决,但上岗第一天就愣住了:“大冬天,去开柴油发电机,发现一夜之间,整个发电室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淹了一半,并且拦腰冰封了。”

在这一年,另一座新疆边防连里,同样二十出头的边防战士马国平,也开始上岗兼任水电司炉工。同样岗位,同样的“缺电”困扰——这里是个“风口”,顾名思义,一年四季,皆有大风吹过这一带荒无人烟的丘陵,闭塞的环境,让这个边防连也只得依靠柴油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不断交替使用,电力断断续续。“勉强支撑,想用个‘囫囵’电太难了。”马国平坦言,“前几年基本上没怎么睡过觉。作为油机员,每天都要时刻待命发动柴油发电机。”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停滞于“用上电”,难以做到“用好电”,似乎是每一位边防水电司炉工的无奈。而“大电网架到边防连”也是每一名边防战士的期望。

“盼着能有一根大电网的线伸到边防连。但是想到山高路远、人迹罕至的环境,也就觉得不可能了。”刘珂每每与战友谈心说到电,大家都会一边互相安慰“有电用已经不错了”,一边看着边防连的各项硬件不断改善,有些不甘心地自问一句“条件越来越好,怎么就不可能呢”。想起这些细节,刘珂说:“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但其实真的很期盼着‘长明电’。”

2017年,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便是将偏远的边防连、哨所用电纳入边防设施建设规划——边防连迎来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节点。

克服万难也要连上大电网

“一个盼头终于成形了。”刘珂最先知道了这个消息。那一年,让他最开心的消息莫过于此。负责该边防连用电的肖鑫,很快在站岗时见到了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来实地考察用电需求,“电网这边的动作真快。感觉自己每天操心的难题,终于要解决了。”

而另一个边防连的马国平则有些“后知后觉”,直至2017年8月,他像往常一样提着油桶走出边防连,为柴油发电机打油时,走到一个拐角处,视线挪过一面岩石的遮挡,眼前的一幕才让他愣住了——几名身着工装的电网工人正在挖地基,他们身边躺着的分明是一座铁塔的零部件。而在他们身后的下山路上,不知何时早已竖起了一串搭着线缆的铁塔,消失在了远方起伏的山势中。

他瞬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要通电了?”他拎着油桶,一边跑向施工现场,一边问。

带队搭建铁塔的国家电网员工吐尔逊见快步跑来的马国平,笑着说,“是啊,兄弟,我们专门来为咱们边防战士送电的。”

上级电源距离边防连有百余千米。从第一基杆塔开始,电网施工人员便要和复杂的地形对阵。穿过窄窄的便道,横在施工人员面前的是湍急的河流。洪水什么时候会突然而至,谁也不知道。

当工程到37千米时,铁塔基础桩点位置已经“走”到了山上,车辆无法攀爬上山,这里的每一座铁塔的四个基点,只能靠这些施工人员手持榔头、凿子,一点点凿出。160余名施工人员,双手全被磨出了厚茧与血泡。其中210号铁塔最难“落足”——两名施工人员局促地蹲在仅4米宽的悬崖上,整整凿了20天石头,厚厚的手套被磨破的血泡浸得斑驳。

一座铁塔总重量2吨左右;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便会下降6摄氏度;54.5千米的线路,地质复杂,有粉砂、残积土、卵石、泥岩与砂岩互层、变质砂岩等;天气多变,山下洪水泛滥,山上冰天雪地……在基建一线工作过的喀什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韩伟对此了然于心,但他回望建设过程时,还是感慨不已:“5月开工,9月完工。每一段线缆下都是未知,每一米的架设都是对我们极大的考验。”

在马国平的记忆里,国家电网人的这份付出也令人动容:“我近距离看过他们,他们一边忍着高原缺氧喘着粗气干着活,一边咬着牙忍着手心血泡的疼痛。”马国平时常和吐尔逊交流,总是忍不住劝说吐尔逊他们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但他总是乐呵呵地告诉我‘这是应该的’。”马国平表情凝重,“真是不容易啊!”

来电了!边防驻守更安心

2017年6月底的一个下午,已经开始带新兵的一班班长肖鑫,正在地下室打着手电为新兵讲解锅炉的使用方法。他“吧嗒吧嗒”反复开了好几次开关,地下室仍然只有微弱的手电光亮。他摇摇头,继续用手电的光束扫着锅炉讲解,楼上的叫喊声却突然传进了地下室:“来电了!”“来电了!”“我赶紧又开了下开关,一下子就亮了!”肖鑫乐着说,“当时那感觉,就跟过年似的。”

4个月后,马国平所在的边防连也迎来了“长明电”。那一天恰逢国庆节,电视中热闹的画面,让他和战友们印象深刻。“即使是在边疆,也能感受到咱们国家的新变化。”他咧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感觉自己守国门,好骄傲。”

这一年,国网新疆电力在新疆地区的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十三五”以来,该公司完成投资超过2.86亿元,持续推进边防部队和边境防控电网建设工程。

有守护,国家有发展,有关怀,边防有变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通过电网为边防连带来了更多变化。

“改变的太多了,很多事情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提升。”肖鑫站在边防连大门前,指着大门内外的两个哨岗亭告诉记者,“比如这两个哨亭,门里的哨亭,是通电之前修的,因柴油机带不动库房里的设备,用了十多天。门外的,是有了电后用设备砌的,才用了半天。”

“这下子,休息日就可以拿手机跟老婆孩子视频了。”刘珂拿出手机,笑着展示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的视频,满眼幸福,“又多了一份使命感与安心。”他认为“长明电”使边防战备训练、生活保障都得到了提升——网络室、电视等不再经常罢工,远程监控系统顺势而上,边防更加巩固。

天色渐暗,边防连灯光亮起。风吹起山顶的雪,国门、界碑、山川岿然不动。赫尔曼苏河径自流淌,长达6个月的大雪封山期即将来临。寒风刺骨,月光下的铁塔在边防连战士眼中,却带着让人心暖的温度。

      关键词:电力, 电网,新疆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