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供电公司:“奈何桥”上的电力运输队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源:本站编辑

  故老相传,奈何桥连接生与死。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就该转世投胎了。

  恩施鹤峰县铁炉乡马家村有一个地方叫做奈何桥,是当年“盐茶古道”的必经之地。

  6月9日清晨,落寞已久的马家村奈何桥上突然热闹了起来。

  雨后放晴的乡村云雾缭绕,山涧小溪哗哗作响,田间农舍若隐若现,宛若仙境。

  “叮当、叮当……”当记者一行穿过深山老林,来到一处半山腰上,听到了一阵久违的马铃声。

  只见由8个赶马人、1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正驮着农网改造用的金具和横担,向大山深处进发。一串串马铃声悠扬清脆,在山间回响。

  与马帮同行的还有国网鹤峰公司铁炉供电所的“背篓电工”。为了加紧施工,他们和马帮一道,背着当地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竹背篓,用肩膀担负起了物资运输任务。

  快50岁的“锅头”刘子凡,牵着自家骡马“红毛毛”走在队伍最前面。

  “上坡哒,伙计们脚板儿走稳点儿,招呼骡子下坎哒!”老刘的嗓音有着山里人特有的韵味儿,浑厚粗犷。

  雨后山路湿滑,陡峭难行,负重的骡马冲上几米之后,又停下来喘息半分钟积蓄力量,然后拼尽全力再向上冲。赶马人也必须随着骡马的节奏在陡峭的山路上时跑时停。稀泥路面被踩得更加泥泞,细小的碎石不断往山下滚去。

  “这条路,莫说人,连骡马都不愿走!要不是为了农网改造,我们也不会接这活儿。”老刘对记者说,为了促成这趟活路,自己前前后后给赶马人做了几天工作。这些骡马平时能驮300多斤的,此次都只让驮100多斤。

  快到山顶时,“红毛毛” 突然发出了一声悲鸣,重重地跪在了地上,差点翻倒。老刘赶紧叫停了队伍,上前一只手抚摸它的头,一只手扶着马背上的物资,待它挣扎着慢慢爬起后,才重新行进。

  老刘爱他的马。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与“红毛毛”已经相伴了20多个年头。这些年里,他们从山下往山上运输了数吨重的水泥、砂石和网改物资,为通电、修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带,留下了他们的青春,也留下了他们艰辛的足迹。

  “伙计们加把劲儿,快到顶哒!”马帮身后,“背篓电工”们肩背物资、脚踩稀泥,呼哧呼哧地爬山。

  铁炉供电所所长王兆元说,此次转运的是马家村3组网改物资,共有3吨多重。

  原来,马家村3组共23户80多口人,家家户户种植茶叶,近年来茶叶加工用电需求猛增,原有的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已明显不够用。

  今年,马家村被纳入国家农村电网改造计划,恩施公司投资40余万元,为村里新增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整改2公里低压线路,以彻底解决村里的用电难。

  然而,不通公路、山势险峻,施工物资运输成了首要的大难题。

  “在这山上,其他运输方式都不行。”王兆元指着山顶说,“瞧!那上面就是奈何桥,是进出这里的唯一通道,村民所有生活物资都得靠骡马和人力运进运出。”

  记者跟随马帮一口气爬上了山梁。只见狭长的山梁宽度不足一米,两边是万仞绝壁,行走在绝壁上面,不免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跌落山崖。

  “一过奈何桥,生死两茫茫。就是说从这里过一回,就像是从鬼门关走一遭。”老刘说,“这两边是悬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马毁人亡。人怕,骡马也怕。没办法,怕,也要走完!”

  说完,马帮排着长队,在赶马人的带领下步履稳健、浩浩荡荡走过山梁。他们无畏两边的悬崖,毅然决绝的负重前行。

  一个多小时后,物资转运至目的地。一趟下来,赶马人、电工们走得浑身湿透,骡马也累得浑身湿透。

  老刘说,山高路陡,不管是对人还是骡马都是绝大的考验。马帮每天能来回2趟,运送物资近2吨重。“让我没想到的是,还有这些‘背篓电工’,他们和马帮一样,硬是用血肉肩膀背起了几吨重的物资。”

  整个农网改造工程中,恩施公司组织了近百人的马帮和“背篓电工”,活跃在全乡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运输了数十吨重的物资,保证了整个网改工程的顺利推进。

  盐茶古道,马蹄声声,电工号子,悠扬绵长。他们就像一曲满堂音的旋律,飘扬回荡在大山之间。不久以后,这里的电网又将焕然一新。

      关键词: 恩施供电公司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