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电力物联网

六大常见的物联网连接方法

工控PLC发布时间:2020-03-30 09:00:12

  在消费电子产品中,蜂窝,Wi-Fi和以太网连接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物联网(IoT)与消费电子产品不同,大多数物联网边缘设备不会检查电子邮件或沉迷于看电影,因此它们不需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高数据速率。

  物联网解决方案通常由数百或数千个连接的边缘设备组成。随着更多边缘设备的添加,典型的设计约束(例如成本和电源管理)变得越来越大。而随着规模的增大,物联网产品连接到互联网的方式变得越加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产品的成败。

  物联网(IoT)由连接到同一网络的数百或数千个设备组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IoT应用程序中最常用的6种连接方法。

  1、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将事物连接到互联网的快速而可靠的方法。以太网常见于工业和楼宇自动化中,它在包含同一网络中许多节点的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以太网是硬连线的,因此它本质上也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连接方法。还可以通过以太网供电(PoE)通过以太网电缆为设备供电,从而无需单独的电源模块。

  但是,硬接线确实带来了重大的设计挑战,并且并非对每个应用程序都有意义。

  通过以太网连接的节点必须靠近路由器。即使在诸如家庭和楼宇自动化之类的短距离应用中,以太网电缆也是如此庞大,以至于管理和隐藏电线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在现代建筑中,自动化照明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硬接线,但是在未为其设计的建筑中安装以太网IoT系统通常是不可行的。

  2、无线上网

  作为Internet连接的必备工具,Wi-Fi的无线性质非常吸引人。它受到主流设备的广泛支持,并且不包含以太网的硬接线约束。?Wi-Fi是消费电子产品中最受欢迎的Internet连接选项,它带来了高速和无线连接的好处。

  尽管得到了普及,但将Wi-Fi功能添加到嵌入式设计中通常很复杂。Wi-Fi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无线且快速,但是这些功能是以安全漏洞和功耗为代价的。因此,基于Wi-Fi的IoT设计要求工程师精心平衡安全性,功耗和成本。

  幸运的是,当今存在解决方案来帮助工程师克服这些障碍。使用针对IoT优化的Wi-Fi模块将简化您的设计并节省开发时间。诸如WINC1500之类的模块已通过全面认证,支持安全协议,并针对电池供电的设备进行了优化,从而实现了Wi-Fi连接,而不会影响成本和功耗。?

  3、低功耗广域网(LPWAN)

  在消费产品中不太常见,因此您可能不熟悉它们。但是,物联网应用的很大一部分却是在广域应用中,例如环境监控。

  使用广域网进行环境监控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监控农村,近海和通常无法进入的区域。但问题在于这些地点在农村,近海地区,通常无法到达。因此,我们无法给在Mariana海沟中浮动的设备快速充电或连接莫哈韦沙漠中的Wi-Fi。

  农业是LPWAN的完美应用,因为这些网络可以用很少的功率覆盖大片区域。

  典型的LPWAN使用范围似乎徘徊在10公里左右。数据的传输速度非常慢,但是除非您的IoT解决方案正在检查电子邮件和流视频,否则您可能不需要高速连接。

  尽管LPWAN通常用于农业和远程应用中,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城市使用率在不断增长,北美最大的LPWAN商业IoT部署之一用于跟踪拍卖场中的车辆。

  有两种常见的LPWAN协议:LoRaWAN(来自Long Range或LoRa)和Sigfox。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成本。Sigfox是一项基于订阅的服务,其运作方式与蜂窝网络类似。如果您所在地区有Sigfox,则可以通过订阅与本地提供商联系。借助LoRaWAN,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创建“自己动手”网络来避免订阅费用,但是大多数人仍然选择使用本地网络提供商的LoRa网关基础结构并按使用费付费。

  4、蜂窝电话

  除了极度偏远的乡村和偏远地区,蜂窝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对于需要此范围的嵌入式系统,蜂窝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它很昂贵。您必须使用提供商,未经政府监管部门批准,您无法建立自己的网络。每个节点的嵌入式组件和提供商订阅的成本通常超过了蜂窝网络的广泛覆盖范围所带来的好处。

  也就是说,区分用于连接事物的蜂窝网络和您每月为手机支付的账单非常重要。物联网专用的蜂窝网络正在涌现,以与LPWAN竞争。

  不断增长的物联网蜂窝网络是LTE CAT-M。M代表“机器”,是针对物联网进行了优化的低速,低成本,低功耗的选择。虽然您的手机账单可能很大,但是CAT-M计划每月大约需要$ 7,才能获取5 MB的数据。蜂窝物联网连接的其他选项是CAT-0,CAT-1和更新的NB-IoT(“窄带”为NB)。

  随着5G的推出,我们可以预期它将推动物联网的创新。5G的更高速度可以在尖端的IoT应用(例如自动驾驶汽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尽管其价格要比面向IoT的网络更高。5G覆盖范围不及LTE或3G普及,但它正在扩展。一些行业分析师预测,在未来五年中,5G将达到全球人口的20%。

  5、卫星

  小区覆盖可能会覆盖大多数人口稠密的世界,但是如果您想在散布,荒凉的地区连接事物怎么办?

  卫星连接用于物联网应用,例如蜂窝服务未涵盖的地球偏远地区的运输物流。虽然预计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会发生变化,但是开发卫星物联网应用程序并不像其他连接选项那样容易。

  许多卫星星座保留供国防使用,但是您可以从Iridium和ORBCOMM购买模块。

  虽然卫星对于小区服务未涵盖的世界偏远地区是有益的,但目前针对商业物联网使用的选择受到限制。

  6、蓝牙

  您可能已经很熟悉蓝牙。蓝牙经典版和蓝牙低功耗(BLE)的最大范围都超过100米,但通常用于相距不超过几米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手机和PC的附件中看到了蓝牙–耳机,键盘和显示技术。

  蓝牙非常适合消费类电子产品,因为它具有低功耗(BLE极低的功耗),广泛的支持并且可以快速配对。

  与Wi-Fi不同,蓝牙不会直接连接到Internet。您将需要设置网关以连接到Internet。虽然设置自己的网关似乎令人生畏,但通常就像连接到也连接到Wi-Fi的移动设备一样容易。

  蓝牙5.0是最近的更新,扩展了蓝牙的范围,因此可以在家庭区域网络中使用。尽管Bluetooth Classic和Bluetooth LE通常用于连接相距仅数米的设备,但您可以将整个家庭与Bluetooth 5.0连接。扩展范围将蓝牙带入了家庭自动化,照明和工业应用领域。

  结语:

  综合来看,Wi-Fi和蓝牙等常用网络通常是评估和探索物联网设计的最简单方法,因为两者不需要建立自己的网关或为提供商付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物联网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今许多企业都在使用物联网数据,但其实物联网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开发、充分利用和重视。

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发展关键

现代的物联网系统核心就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一个相对于中心化的云计算的概念,定义比较宽泛。涵盖了从感知层以上到数据发送到云端之前的所有环节。感知层把数据送到网关后,最终由网关通过 TCP 协议传输到云端。
电力物联网2020-03-30

物联网构筑生物安全“标准动作”

科技创新,是2019年以来最火热的资本市场关键词。运用到海尔生物身上,就是公司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制造商向物联网生物安全场景综合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公司价值重估。
企业报道2020-03-27

数字经济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毫无疑问,数字经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这几个词在2019年都是热点,而在2020年,还会是行业热点。这几个词都不是新词,但却至今没有对其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与理解。不同的机构、不同背景的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
深度阅读2020-03-27

改变世界--人工智能与物联网

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非凡进步的同时,物联网(IOT)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浪潮无疑是物联网的崛起,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信息化时代的变革。
电力物联网2020-03-27

机器视觉对于物联网来说是什么位置

将机器视觉系统连接到物联网可以创建强大的网络功能。能够从摄像机中识别出对象,可以使本地节点更加智能并具有更大的自治权,从而减少了中央服务器上的处理负荷,并可以实现更加分布式的控制体系结构。从而提供了更有效的操作,而所需的外部输入少得多。
电力物联网2020-03-27

“新基建”重塑物联网产业新秩序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快发展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关键时期国家重点部署的“新基建”项目,被视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有望带来新一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
电力物联网2020-03-27
能量路由器在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网侧的应用

能量路由器在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网侧的应用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物联网大趋势

物联网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电力物联网2020-03-25

从百万到数十亿设备量级变化 给物联网应用带来哪些挑战

当设备数量从百万台发展到数十亿台时,可扩展性成为经常出现的话题。可扩展性无处不在,各公司都在围绕着这个想法进行研究。然而,可扩展性包含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电力物联网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