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企业报道

格蓝若顺应电网智能化趋势,填补智能电网市场空白

十堰晚报发布时间:2024-01-18 10:56:51

  格蓝若的服务产品在智能电网赛道上可以说是填补市场空白。公司处于电力设备智能监测行业,是电网智能化趋势之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深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供电力运行故障前预警等功能,解决传统监测手段耗时耗力、监测精度不足的弊端。有效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选对赛道,顺势而为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国际能源署在《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消费国家,2022年占全球电力需求的31%。预计2023-2025年期间,中国电力需求年平均增幅为5.2%。

  当前我国用电量激增,电力设备负荷过大,容易造成电网设备运行故障,在传统方式下,只能为人工停电检测,过程费时费力,耗时1~2天。试想一下,如果大面积停电,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如今,电网智能化投资对电力监测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呈现较快增长,电网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是生产与生活的关键能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及民用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电网企业对于变配电场景的电气设备及线路监测需求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建立针对互感器等变配电设备及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测系统,不仅能维护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确保电能贸易公平结算,还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因系统故障带来的相关损失。

  另一方面,这对格蓝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产品与技术上率先实现了突破,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在电力领域走出了一条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道路,积极助力国家计量监管模式创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做精细、做专业、做安全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但距离数字化、智能化还存在一些差距。

  格蓝若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脚步、主动适应行业的新常态,在“变”中求“新”、“新”中求“稳”主要产品及技术曾获得“2022年度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2022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21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度电力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21年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及“2019年度山东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重要荣誉,行业认可度较高。

  服务国家高科技战略,携手提升行业整体能力

  近年来,格蓝若主动适应电力智能感知与大数据应用发展新常态,以“研发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为引领,围绕“服务国家高科技战略,实现企业与员工双发展”的公司使命,秉持 “勤奋、专注、责任、分享”的核心价值观。

  人才方面:公司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始终将人才发展作为战略性工作。通过建立共同的企业使命“服务国家高科技战略,实现企业与员工双发展”,指引企业和员工同向发展;通过推行职业发展通道、关键岗位公开竞聘、“导师制”帮扶以及股权激励等管理举措,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开发、评估、激励、规划体系,增强企业向心力,提升员工使命感。

  研发方面:公司研发团队核心骨干在电气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等领域拥有多年的研究经验,共有研发人员145人,占员工总数的43.94%;此外,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公司打造面向前沿感知技术的协同研发体系,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化发展,丰富产品布局,持续完善产品竞争力,为公司长续发展储备了宝贵资源。

  专利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新项目研发工作,获得多项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同时新授权专利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发明专利数量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共拥有55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以创新寻求突破,深耕可长期发展赛道

  目前,公司的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产品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中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基本要素在电力计量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深度契合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适用于复杂条件及多种场景智能监测服务,并已应用于28个省份的变电站,提高了运维管理效率,节约运维成本,降低现场作业和交通安全风险。

  为此推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能计量设备智能监测的逐步覆盖,填补了国内外在运行互感器计量性能状态准确评价的技术空白,满足了电力体制改革对电能计量设备准确性的迫切需求,避免设备性能偏差导致电能贸易结算风险,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行业痛点。

  未来,格蓝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将公司现有技术及产品,通过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及新产品线的开拓,进一步提升产品丰富度,以覆盖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