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 2019-08-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但凭借海上资源稳定、大发电功率、便于消纳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海上风电是较快发展的一类新兴电源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情况?

  周健奇:我国是全球风电发展大国。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我国新增和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稳居全球首位。2018年,我国风电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在所有电源中,风电发电总量次于火电和水电,位列第三;增速次于光伏,比全国发电量平均增速高11.8个百分点。在风电新增装机中,我国海上风电的增长水平已经快于陆上风电。根据国家能源局、中国风能协会公布数据,2018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速约为37%,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速约为43%。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英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全球占比达到了40%左右,比位列第二的英国高了1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有哪些?

  周健奇:我国发展海上风电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首先,我国海域广阔,海上风能丰富,但陆上风能资源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是低风速区域。从总量来看,我国风能资源是丰富的。但如果从结构来看,丰富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其中又以内蒙古、新疆、甘肃为主。其他大部分地区是平均风速在3-5m/s的低风速区域。其次,我国电力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速,但陆上风能丰富的地区远离电力主消费地,存在消纳难的问题。海上风电可以解决陆上风电面临的“产”与“消”的矛盾。我国很多用电大省是临海的。除了资源和市场优势外,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又具有发电稳定、上网便捷等优势。因此,海上风电随着投资和运维成本的不断下降,而呈现出了较快发展的趋势。

  发展海上风电仍然存在技术不足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目前我国发展海上风电存在哪些技术难题?

  周健奇:海上风电存在技术不足是客观事实。首先,通用技术难突破。主要是芯片和软件设计,这是我国工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涉及到了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相关行业,不是风电单一行业可以解决的。其次,我国风电产业链虽然日趋完善,但一些应用技术短板也很明显。主要是硬件制造。例如高承载、高性能轴承,一些功率器件,海上超常叶片等。国内企业积极创新,但需要大量测试、不断优化,同时离不开我国工业基础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国内技术在某些方面已有突破,只是尚未到商业化应用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以提高其性能并降低成本。

  中国经济时报:与国际相较,我国海上风电的技术水平如何?

  周健奇:我国海上风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我国适用于海上的3-4MW级风电机组已批量生产,5MW和6MW的风电机组也已经并网运行。在大型化风电机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我国正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以来,我国2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装机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比重在2018年已经高达96%;目前单机最大容量已达到7.25MW机组,8MW及以上更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也已启动。在5兆瓦以下机组设计制造方面,我国风电企业已基本达到世界水平;在5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方面,随着我国海上风电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商业推广,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海上风电的集成服务能力需要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为何风电产业链要以设计为核心?

  周健奇:不仅海上风电,整个风电行业都是集设备制造和风电场系统服务于一身,产业链的核心是设计。风电行业不仅要将风电设备制造出来,还要以设备为载体将风能转化为电力。因此,产业链包括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场发电两大模块。其中,风电设备制造模块与其他设备制造行业类同,涉及到了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制造和整机制造。制造很重要,但设计更核心。风电行业的设计除了制造设计,还包括风电场设计。发电模块的风电场设计十分复杂,需要提供陆地或海上气象、地理特性与风力发电技术相耦合的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由于风电场工作环境千变万化,因此风电场的运营方案直接影响到风电整机设备的设计方案。这也是风电产业链以设计为核心的原因。

  中国经济时报:风电企业该如何提升海上风电的集成服务能力?

  周健奇:风电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定制化特征。设计服务涵盖了整条产业链,从下游逐级传导至上游。风电制造企业需要对每一套风电设备进行个性化的开发,在整机环节实现柔性集成。风电企业的定位,与其说是制造企业,不如说是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更为贴切。例如金风拥有400-500家供应商,其中有很多是中小型民企。每一套风电系统都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客户需求定制而成的,每一套风电系统的叶片形状都不是标准化的,而是异型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集成大量数据,智能化程度非常高。既然是方案提供商,就要具备非常强的系统集成服务能力,这与风电产业链以设计为核心是一致的。因此,风电企业随着规模的增长,越来越呈现出供应链管理的特性,而不是一体化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风电企业也是如此,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商流,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流服务,还要为大量的供应商,尤其是中小型供应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的服务实力已经显著提升。除了制造环节的定制化服务之外,还包括风电场服务,主要有前期建设、设备装配和上网调试、基本运营和维护、其他技术咨询服务等。成绩的取得可以充分反映出我国风电企业服务实力的提升。2018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全球占比约为41.2%;累计装机容量2.1亿千瓦,全球占比超过35%。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和累积装机容量的全球占比分别比位列第二的美国高了26.4个百分点和19.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还首次成为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风电企业的最初定位是制造企业,是在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市场需求,而逐步向集成服务企业

  转型,因此服务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海上风电发展还需企业深化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海上风电的意义何在?

  周健奇:发展海上风电,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有助于优化我国电源结构,提升新兴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加快再电气化进程;二是可以缓解临海大城市用电压力和环境压力,能够解决远离陆地海岛的用电难题;三是由于技术不足极具工业典型性,技术和市场优势也很突出,因此可以成为我国高端装备技术创新的一个突破口,促进我国工业整体技术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该如何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

  周健奇:我国风电行业的较快成长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一方面,风电设备越来越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海上大容量机组取得突破并逐步实现追赶,适合国内陆上低风速等自然条件的分布式小容量机组也在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应用;另一方面,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了风电投资成本,增强了风电市场竞争力。

  今后,海上风电发展仍需加大创新力度。风电企业不仅仅要参与行业内的国际竞争,还要面临不同电源之间的竞争,而且还存在市场倒逼机制。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印发,补贴退坡已是大势。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倒逼机制下,创新是风电企业的唯一出路。

  企业布局海上风电凭借的是实力,创新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制造技术创新,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优秀企业建立智能实验平台,集中资源联合上下游突破工业基础短板,加速尚不成熟国产风电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二是管理创新,特别要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从制造向集成服务转型。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