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地球家园

2018年12月,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当前全球气候状况如何?本届大会都有哪些议题?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18年12月,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召开。来自近200个国家的代表汇聚波兰卡托维兹,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谈判,为2020年后《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的未来。

当前全球气候状况如何?

2018年11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2018年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状况声明》。声明指出,2018年长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全球平均温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位。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的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中,而排名前四的年份出现在过去四年中。

声明表示,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温、酸化,海冰、冰川融化等其他明显的气候变化迹象仍在继续显现,而极端天气在所有大陆都留下了破坏的痕迹。声明显示,2018年前10个月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1850~1900年)高出近1摄氏度。这个数据基于五个独立维护的全球温度数据集得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我们没有按计划实现针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没能控制住温度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气温可能会升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如果我们开发利用所有已探明的化石燃料资源,升温将会变得相当高。”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将全球变暖保持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之上1.5摄氏度全球升温平均值的范围内,将有助于避免对地球及其人民造成毁灭性的永久性损害,包括:北极和南极动物栖息地不可逆转地丧失;致命的热浪更频繁地发生;可能影响3亿多人的缺水问题;对整个社区和海洋生物至关重要的珊瑚礁的消失;威胁着整个小岛屿国家经济和未来的海平面上升等。

联合国估计,如果能够坚持1.5摄氏度而不是2摄氏度的升温控制,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会减少4.2亿。

本届大会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议题?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

根据《巴黎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京都议定书第14次缔约方会议、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会议第三部分、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第一届七次会议、公约附属履行机构第49次会议、公约附属科学咨询机构第49次会议等重要活动。

本次会议将主要围绕《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展开谈判与磋商,为2020年后《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另外,大会还希望通过“塔拉诺阿对话”,促进各国在2020年前加大气候目标和行动力度,弥合目前的排放差距,加速和增强2020年前的气候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付出的努力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的领导人峰会。他表示,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威胁。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本国和世界人民福祉出发,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2015年,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至今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超过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煤炭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60%;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3.8%。

李干杰说,中国已成为利用清洁能源第一大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投资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居世界第一,初步扭转了过去一段时期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也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对推动低碳发展的作用。李干杰表示,中国在开展地方碳交易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为加快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于今年9月组织召开了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做好在发电行业率先启动运行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的同时,也积极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据李干杰介绍,2011年以来,中国利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财政资金,通过赠送应对气候变化物资和设备、组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修班、开展减缓和适应项目等方式,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同时,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委已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李干杰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经验也得到了参会国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中国已经提前3年完成了2020年的相关减排目标,中国在实现自身气候目标的投入上让人印象深刻。”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说,“我相信中国的做法对很多国家都有启发意义,更重要的是中国增强了人们对节能减排、控制气候变化这一目标的信心。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面前,在有些人依然对气候变化无动于衷的时候,信心和责任尤为重要。”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地球家园

作者:石小飞  发布时间:2019-01-09   来源:电力网

2018年12月,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当前全球气候状况如何?本届大会都有哪些议题?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18年12月,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召开。来自近200个国家的代表汇聚波兰卡托维兹,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谈判,为2020年后《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的未来。

当前全球气候状况如何?

2018年11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2018年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状况声明》。声明指出,2018年长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全球平均温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位。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的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中,而排名前四的年份出现在过去四年中。

声明表示,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温、酸化,海冰、冰川融化等其他明显的气候变化迹象仍在继续显现,而极端天气在所有大陆都留下了破坏的痕迹。声明显示,2018年前10个月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1850~1900年)高出近1摄氏度。这个数据基于五个独立维护的全球温度数据集得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我们没有按计划实现针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没能控制住温度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气温可能会升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如果我们开发利用所有已探明的化石燃料资源,升温将会变得相当高。”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将全球变暖保持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之上1.5摄氏度全球升温平均值的范围内,将有助于避免对地球及其人民造成毁灭性的永久性损害,包括:北极和南极动物栖息地不可逆转地丧失;致命的热浪更频繁地发生;可能影响3亿多人的缺水问题;对整个社区和海洋生物至关重要的珊瑚礁的消失;威胁着整个小岛屿国家经济和未来的海平面上升等。

联合国估计,如果能够坚持1.5摄氏度而不是2摄氏度的升温控制,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会减少4.2亿。

本届大会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议题?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

根据《巴黎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京都议定书第14次缔约方会议、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会议第三部分、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第一届七次会议、公约附属履行机构第49次会议、公约附属科学咨询机构第49次会议等重要活动。

本次会议将主要围绕《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展开谈判与磋商,为2020年后《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另外,大会还希望通过“塔拉诺阿对话”,促进各国在2020年前加大气候目标和行动力度,弥合目前的排放差距,加速和增强2020年前的气候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付出的努力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的领导人峰会。他表示,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威胁。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本国和世界人民福祉出发,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2015年,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至今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超过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煤炭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60%;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3.8%。

李干杰说,中国已成为利用清洁能源第一大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投资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居世界第一,初步扭转了过去一段时期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也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对推动低碳发展的作用。李干杰表示,中国在开展地方碳交易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为加快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于今年9月组织召开了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做好在发电行业率先启动运行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的同时,也积极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据李干杰介绍,2011年以来,中国利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财政资金,通过赠送应对气候变化物资和设备、组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修班、开展减缓和适应项目等方式,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同时,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委已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李干杰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经验也得到了参会国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中国已经提前3年完成了2020年的相关减排目标,中国在实现自身气候目标的投入上让人印象深刻。”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说,“我相信中国的做法对很多国家都有启发意义,更重要的是中国增强了人们对节能减排、控制气候变化这一目标的信心。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面前,在有些人依然对气候变化无动于衷的时候,信心和责任尤为重要。”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