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前景逐渐明朗

发布时间:2018-03-06   来源:中国证券网

  分析人士认为,软件行业收入增速有望继续保持稳中较快增长。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中,平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智能设备、网络、安全、软件(App)等是增量,市场空白较多。近年来海外企业工业互联网产品开始在国内推广,工业互联网国产化的重要性正在急剧上升。

  行业收入持续增长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531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5.4%,而当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仍领先于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约为全球市场规模的十九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20%,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2017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变化趋势来看,2017年软件行业收入增速出现拐点迹象。从月度累计数据来看,2017年软件行业月度累计收入增速也呈现提升趋势,从2017年年初的12.6%的增速提升到2017年年底的 13.9%。如果看单月收入同比增速的话,增速提升的会更加明显。

  对此,中泰证券分析师谢春生认为,我国软件行业下游需求景气度持续回升。从各指标数据来看,一是2017年中国软件行业整体收入增速回升,2017下半年增速回升较为明显,体现下游景气度回暖。二是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2017年一到四季度利润增速逐季度提升。三是软件行业人员规模平稳增长,工资总额增速稳定,人均工资增速有所提升。四是分领域来看,IT服务收入占比过半,增速最快。

  谢春生预计,软件行业收入增速有望继续保持稳中较快增长。其理由包括:第一,从整体大的宏观背景来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企稳,软件需求景气度也会随之回升(一般IT投入周期落后于宏观经济半年到一年时间)。第二,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云化进程和智能化趋势有望继续驱动企业加大新的IT建设,拉动IT产业需求。第三,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从最近的业绩预告和部分公司披露的一季报预告来看,行业内一些公司业绩在最近的两三季度(2017Q3、2017Q4、2018Q1)出现了一定的边际向好变化。

  产业落地箭在弦上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切实落地。

  2月24日,工信部发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通知,决定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没有数据的工业互联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信证券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于我国制造业至关重要。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可以协助传统的工业升级,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聚集资源,给制造企业提供全新的优势。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设立,标志着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工业互联网转变为落地的实施已经箭在弦上。

  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中金公司认为,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以及产业积极实践下,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已逐步完善,未来将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以及中小企业应用普及,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将工业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管理要素(供应链、ERP、客户)进行连接,最终有助于实现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要求,在智能制造中不可或缺。

  据悉,工业互联网由平台、网络、安全三大体系组成,是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工业互联网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在传统的工业现场管理之外,工业互联网还可广泛应用于融资租赁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大型机械设备保险、消费级产品定制化生产等多个方面。并且,工业互联网的行业专业性仍然较强,参会企业普遍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行业,提供与行业特性相适应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另外,定制化程度较高,目前实践案例大多围绕某一特定需求进行全套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开发,大规模推广道阻且长。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中金公司表示,平台端建议关注与下游工业企业结合紧密的公司,网络端是运营商与设备商的主战场,而安全端产品化程度高,具备跨行业复制能力。首先,平台端行业属性强,定制化开发比例高,建议关注具备深刻行业理解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公司。其次,网络端的主要推动者仍是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等设备厂商。三是安全端产品化程度较高,可在多个行业复制推广,关键是是否能将信息安全技术与工业知识深度融合,建议关注专注于工控安全领域的公司,以及涉足工控领域的企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