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6-03-18   来源:本站编辑

    一、我国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财务治理的思想、方法、手段方面普遍还比较落后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完成了以业务核算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治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为今后的财务治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时至今日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仍然处在信息孤岛之上,其突出特点就是只能进行事后算账。每个财务部门都拥有人数相对众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却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因为这些忙碌的财务人员还只能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遵循会计语言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录入、记账、账等。而事关重大的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凡此种种,决策层由于根本无法获得支持决策的实时动态信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资金回笼困难,采购成本高,企业利润被吞噬,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电力行业财务治理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90年开始,电力系统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电力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员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3、基础设施较好

    财务治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80%以上的省市,部分地区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电力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原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1、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对财务分析、财务评价及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国际上通常根据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监督约束企业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国电力企业在实践中经常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相分离,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因此财务治理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尚难以很好地发挥。

    2、缺乏财务支持决策的有效手段

    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时空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非凡是电力企业,大量决策信息需从十几至数十家成员中获取,按照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层层表汇总得到,使得决策支持手段落后,导致了财务决策信息的缺乏与滞后,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即便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析与评价体系,也会因没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导致企业无法比竞争对手作出更快、更好、更准、更精的决策。

    3、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内既懂电力生产和治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不多。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靠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

    4、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治理的熟悉不够

    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熟悉还停留在模拟上,对现代化治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熟悉到财务治理信息化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保障。

    三、实现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信息化的几个有关问题

    1、财务治理信息化应以财务治理为重点

    多年来,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治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治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治理、资金治理和财务分析等治理功能,成为财务治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加强预算治理,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并通过账务集中治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把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

    加强资金治理,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减少资金沉淀,通过网上资金拨付,加强资金拨款治理和运转,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加强工程治理,就是要通过和计划等工程治理部门联合审批,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告部分。规范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治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告。

    2、财务治理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

    目标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由于电力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治理也应集中治理。实践证实,只有实施集中化的财务治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把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治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治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治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集中化治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

    3、财务信息化应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

    财务治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治理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财务治理信息建设,应当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并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应用范围应从治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治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财务治理数据的采集应从滞后提高到实时,以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

    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答应有一定的延时,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高速可靠的网络,实现的成本也较高。

    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应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治理、控制、评价和优化

    全面治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治理。按照全面预算治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治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治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关键词: 电力新闻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