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启万亿特高压市场 刘振亚称可消化过剩产能

发布时间: 2016-05-06   来源:首都建设报

  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说,“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对于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消化一些落后的、过剩的产能,比如特高压工程建设可以消化大量水泥,铁塔需要大量钢铁等”。

  刘振亚认为,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挑战,根本出路是建立安全、清洁、永续供应的能源保障体系,就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是永续供应、绿色低碳、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能够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

  刘振亚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要集约规模开发各大洲清洁能源,灵活经济开发各类分布式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灵活互济、协调利用。加快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将获得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实现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建设先进智能电网,这是集电能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能够自动预判、识别各类故障和风险,适应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和大范围配置要求,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智能化用电需求,构建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

  据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构想大致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具体而言,2020年之前是第一阶段,重点加快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2020年到2030年是第二阶段,重点推动洲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2030年到2050年是第三阶段,重点开发“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能源基础设施,涉及电源、电网、装备、科研、信息等多个领域,投资需求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额将超过50万亿美元。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缓慢、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尤为显著。未来十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每年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每年可以拉动GDP增长超过1.5个百分点,不仅能大量消化风电、光伏等过剩产能,还将有力带动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大会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发布了北极风电资源开发研究报告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目前,我们已经规划了‘5+1’的亚洲电力联网格局,‘5’是指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南亚、中亚的电网,‘1’是指中国的电网。其中四个周边电网都会与我国直接相连。”刘振亚说。

  专家认为,大规模输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未来能源供应问题非常重要。适应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必须重新设计和建设电网。电力就是能源的未来,未来的能源就是电力。国际能源署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专家工作组,共同探讨特高压技术以及未来大电网互联、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潜力,构建一个全球的能源互联网络,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互通。

  大会还发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宣言》,提出明确发展方向、搭建组织平台、加强理念传播、开展规划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强化沟通交流、推进项目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等八点倡议,表达了全体与会代表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世界能源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