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国轩高科拟在合肥建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乐顺充电发布时间:2024-05-21 08:52:07

  2021年7月20日,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国轩)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拟在合肥建设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该基地将专注大众汽车标准电芯的生产制造。

  不止于此,仅在2021年5月,中航锂电就先后与厦门、成都、武汉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布局电池生产基地,同时积极进行海外产业布局。

  作为电池企业近年来的黑马,蜂巢能源也在大手笔扩充产能。2021年6月22日,蜂巢能源宣布同南京市溧水开发区签订协议,计划投资56亿元在该区建设总产能14.6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至此,蜂巢能源仅在2021年上半年就规划新增产能近90GW·h。

  当下,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奋力发展。在疯狂圈地、扩充产能的背后,是否会撼动目前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

  市场向第二梯队释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74.7GW·h,同比累计增长217.5%;销量达58.2GW·h,同比累计增长173.6%;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上升200.3%。

  在企业集中度方面,2021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8.1GW·h、44.5GW·h和48.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2.6%、84.8%和92.0%。

  2021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10名中,宁德时代依然稳居第一,装车量达25.76GW·h,市场份额高居49.1%。第2~5名分别为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及国轩高科,其中LG化学和中航锂电的份额有所提升:LG化学的市场份额从6.5%提升至9%,中航锂电的份额从5.6%提升至6.9%。第6~10位的排名发生较大变动,其中松下、瑞浦能源、力神电池均跌出前10,由蜂巢能源、塔菲尔新能源、捷威动力取代。

  从上述排名可以看出,除宁德时代、比亚迪地位较为稳固外,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变数较大。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谈到,如今,动力电池的市场很大,并不是哪一家或哪两家企业能够独打天下的时代。例如,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2.2GW·h,其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为31.46GW·h,市场占比达50.6%。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3.6GW·h,其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为31.79GW·h,占比达49.98%。

  这说明,虽然动力电池市场逐步扩大,头部企业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还在增长,但占有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小。这就意味着,市场份额正在从第一梯队企业向第二梯队企业转移。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积极布局,试图努力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缓解供需结构化矛盾。

  当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增长。

  为此,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大举扩张,扩充各自的业务版图。

  据相关机构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公布的动力电池相关新投建项目达20余个,整体投建资金达1600多亿元,建设年产能超过350GW·h。

  2021年6月,国轩高科对外宣布,其肥东国轩电池材料基地项目正式奠基。项目建成后,将保证国轩高科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GW·h的原材料供应,并切实解决锂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问题,一期部分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此前,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于2021年3月落户肥东,大众国轩年产3×104t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于2021年1月正式开工。

  2021年5月9日,中航锂电在福建厦门的动力电池扩产项目签约,建设年产能30GW·h,2021年5月29日,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成都基地项目签约,建设年产能50GW·h,2021年5月31日,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项目签约。2021年5月17日,孚能科技与吉利在江西赣州合资建立的耀能新能源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年产能42GW·h。2021年6月10日,亿纬锂能在湖北荆州的新能源动力储能产业园项目签约,建设年产能104.5GW·h。

  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这样大势扩产必将导致产能过剩。数据显示,2021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59.5GW·h,装车量累计41.4GW·h,尚有18.1GW·h的产能未被利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表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高端电芯及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这才是‘电池荒’的原因所在。”如何释放有效产能成为未来的关键一步。

  除了扩建产能,动力电池企业技术的领先性以及获得大客户支持也是决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车企的新车型、新技术越来越多,会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将倒逼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开发新产品,如比亚迪推出了自己研制的刀片电池,由于性能良好受到行业青睐;国轩高科针对大众汽车的需求研发标准电芯;蜂巢能源也推出了无钴电池等。

  “锂”持续上涨有理吗

  截至2021年8月11日午时,永太科技、西藏珠峰双双涨停,融捷股份、西藏城投、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等纷纷上扬。

  2021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和3C巨头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根据统计,2021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4万辆,与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

  其中,2021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刷新历史纪录,再创新高。从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8万辆和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2021年8月10日,“盐湖提锂”概念龙头盐湖股份恢复上市,开盘1分钟便触发盘中临停,盘中最高上涨396.61%。临停后股价回落,午后再度触发临停,至收盘涨306.11%,全天成交额高达299亿元。

  盐湖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子公司蓝科锂业2万吨项目部分装置已投入运行,碳酸锂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报告期氯化钾及碳酸锂产品价格上涨,公司业绩提升。

  另外,2021年5月,锂电池产业链综合供应商杉杉股份,通过转让子公司部分股权,实现与全球锂电正极及汽车领域先进企业巴斯夫的合作共赢。

  据悉,杉杉股份现主要覆盖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包括锂离子电容、动力电池PACK)、能源管理服务和充电桩www.jietaiwulian.com建设等新能源业务。经过多年发展,杉杉股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并一直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领导者。

  2021年,杉杉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47亿元,同比增长209.82%。西南证券分析师韩晨表示,杉杉股份业绩的高速增长得益于锂电池材料的出货量恢复以及偏光片业务的收购合并。韩晨认为,未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景气度将延续带动公司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销售的稳步放量。

  而专注于锂电、电动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咨询公司深圳市高工产研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应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46.7%;其次为消费电子产品,占比达20.2%。

  理性看待估值回调

  盐湖股份大部分概念股涨势喜人,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有“锂”走遍天下的投资逻辑已过热,投资者需警惕回调风险。但是,中长期来看,盐湖股份有望迎来持续高景气周期。

  业内人士认为,恢复上市的盐湖股份对当前火热的锂电池、“盐湖提锂”概念具有一定情绪上的助推作用。但当前锂电池作为热门赛道已炒作多时,存在估值较高、赛道拥挤的问题。

  近期,多家券商也对新能源板块做出风险提示。其中,中信证券在2021年8月8日发布的研报中提示风险称,由于近期盐湖股份重新上市,新能源板块内部存在较大分流压力,板块层面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指数层面也显示极端分化有所缓解。

  另外,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随着国家层面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将会按下“加速键”,市场也将呈现广阔前景。

  全球现代制造业物流自动化技术装备知名供应商天奇股份控股子公司金泰阁,作为锂电回收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据悉,荣获“中国动力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企业”称号的金泰阁专注于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具备完整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原料采购、回收处理和产品销售的产业链,其生产规模位于行业前列。但安信证券也指出,锂电池回收业务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此外,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当前科技成长板块股价高位波动放大,市场开始担心科技成长板块的回调。从历史复盘来看,科技成长行情结束的标志在于自身盈利周期被破坏或流动性预期环境的变化。往后看,一方面科技成长的景气周期仍持续向上,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预告展现的高景气有望持续;另一方面,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下宽松趋势难以逆转,流动性预期环境仍对科技成长板块友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